第3节 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常见的酸 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18 09:55:48

文档简介

1.3 常见的酸(1)
1.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盐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 盐酸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
(第2题)
2.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HCl分子在运动
C. Y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Y烧杯内没有生成新物质
3.盐酸溶液中含有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D)
A. CaO B. NaOH
C. Na2CO3 D. AgNO3
4.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化学式为Na2CO3)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改用盐酸滴入纯碱中,放出气泡的速度一定加快
5.下列玻璃仪器,久盛各种试剂后,内壁会附有一层污垢,不能用盐酸除去的是(A)
A. 盛过油脂的试管
B. 久盛石灰水的烧杯
C. 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试管
D. 盛铁屑的试管,内壁附有红褐色的铁锈
(第6题)
6.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处。
(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__乙__(填“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HCl气体挥发。
(3)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4)打开浓盐酸瓶盖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7.如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1)三种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2(填化学式)。
(2)大理石上的污垢不能用“洁厕灵”清洁的理由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NaCl+H2O+Cl2↑。
8.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H+__,__Cl-__,__Fe2+__。
          
9.烧杯中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C)
【解析】 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时,氧化镁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镁完全反应后,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一开始没有氢气产生,至氧化镁完全反应后才有氢气生成;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加;反应开始后,氯化镁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变化;反应时盐酸不足,溶液pH等于7,反应结束后,盐酸过量,pH小于7。
10.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挥发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解析】 白雾是小液滴,是气体液化而成。加热后盐酸会挥发,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1.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和小明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小明认为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和CaCl2。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呈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证明她的猜想,原因是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也呈无色。
③小明向废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最终证明废液中含有HCl和CaCl2。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大量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
【拓展与应用】 要想从废液中回收比较纯净的氯化钙晶体,首先需要向废液中加入足量CaCO3,反应完成并__过滤__(填操作),再蒸发结晶。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若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管道(写一条)。
【解析】 【实验与结论】③Na2CO3与废液中的HCl和CaCl2均能发生反应,但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的CaCO3沉淀又会与HCl反应,所以相当于Na2CO3先与HCl反应。【拓展与应用】回收比较纯净的CaCl2就要除去溶液中的HCl,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故应加入足量的CaCO3,反应完后过滤即可。
课件9张PPT。1.3 常见的酸(1)1.3 常见的酸(2)
1.若将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则可以肯定它们的(D)
A. 质量都增大 B. 溶质质量都减小
C. 酸性都增强 D. 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2.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B)
A.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 金属表面除锈
D. 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3.我们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往往是黄色的,这是由于浓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的缘故。纯净的硝酸或浓硝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加热就会分解,有关反应为4HNO32H2O+4NO2↑+O2↑。为防止硝酸分解,下列贮存硝酸的方法你认为最合理的是(D)
A. 无色试剂瓶
B. 棕色试剂瓶
C. 无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
D. 棕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
(第4题)
4.如图所示,小红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不能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D)
A. 氢氧化钡溶液 B. 饱和氨盐水
C. 碳酸氢钠溶液 D. 饱和食盐水
5.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硫酸中氢离子化学性质的是(C)
A.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B.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用稀硫酸除铁锈
6.“喜羊羊”——硫酸,不小心走进了由“灰太狼”和“红太狼”等(即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把守的小山,请你帮助“喜羊羊”顺利地走出小山(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
,(第6题))
(1)请你写出“喜羊羊”走的路线:入口→③⑤⑦⑨(填序号)→出口。
(2)“喜羊羊”在刚进小山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Zn+H2SO4===ZnSO4+H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7.根据如图盐酸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500毫升)
品名:盐酸      化学式:HCl
密度:1.18克/厘米3  质量分数:37%
(第7题)
(1)取10毫升该盐酸可配制成3.7%的盐酸__118__克。
(2)取适量该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不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CaCO3+2HCl===CaCl2+H2O+CO2↑。
8.如图所示为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反应。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那么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甲同学的方案: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请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1)甲同学的方案:不严密;因为如果溶液中含Ag+而不含SO42-,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
(2)乙同学的方案:严密;因为它可以有效排除Ag+的干扰,只有当溶液中含有SO42-时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
          
10.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组合能证明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的是(B)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解析】 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则需要排除SO42-和H2O的干扰。往水中加石蕊试液可排除H2O,往Na2SO4溶液中加石蕊试液可排除SO42-,而稀H2SO4中加石蕊试液可证明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从而推测出是硫酸溶液中的H+使石蕊试液变红。
(第11题)
11.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C)
A. 溶液的质量
B. 稀硫酸的质量
C. 硫酸钡的质量
D. 溶剂的质量
【解析】 溶液的质量开始不为0,随着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故A错误;稀硫酸的质量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开始时硫酸钡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C正确;溶剂的质量开始不为0,随着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大,故D错误。
12.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
【解析】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至反应完全后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最终减小为零;氯化铁未完全反应时,溶液增加的质量大于稀盐酸的质量,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稀盐酸的质量,图像应先陡后缓;同理,氯化铁未完全反应时,溶剂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稀盐酸中的水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之和,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溶剂增加的质量等于稀盐酸中水的质量,图像应先陡后缓。
13.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 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CO32-(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是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B__(填字母)。
A. 3%的盐酸 B. 5%的醋酸
C. 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再逐滴加入白醋至过量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解析】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鸡蛋壳中一定含有CO32-。(2)该实验用的是3%的醋酸溶液,因此应选择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即可完成对比实验。(3)向氢氧化钙的溶液中滴加牵牛花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可知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最后呈酸性,因此向溶液中滴加醋酸直至过量。
课件13张PPT。1.3 常见的酸(2)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