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 题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1.学生通过预习说出菌落的定义,并能指出菌落与单个细菌的区别联系
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说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
通过教师引导说出细菌真菌生活所需的一般条件
教学重点
菌落与细菌的联系区别
教学难点
菌落与细菌的联系区别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为什么橘子皮上会长绿毛?为什么肉汤会腐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观看视频,或者图片,认识菌落以及不同菌落的特点
使用电子显微镜货高倍镜才能看到细菌真菌
菌落是几何体又一个细菌分裂而来,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课中作业
学生复述一般步骤
环
节
三
二、授新:
(一)菌落
1.概念: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想知道细菌、真菌是什么样的?在哪儿呢?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请大家先来看几张图片:冬虫夏草、蘑菇、木耳、灵芝。有的是饭桌上美味佳肴,有的是稀有药材。它们都是大型的真菌。
发霉的、长毛的各种水果、食物,都是真菌中的霉菌。
除大型真菌外,小型真菌和许多细菌,本身它们的个体非常小,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到它们,是因为它们现在构成了许许多多个菌落。那1个菌落是如何形成的呢?
强调:菌落是1个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来
说明:构成1个菌落的就应是同种细菌或同种真菌
2.区分菌落
那如何来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呢?请大家结合教材55页文字,讨论从三个方面来区分,并完成下表(出示幻灯片)细菌的菌落比较小,大多数表面光滑粘稠。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表面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孢子的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3.考考你
出示幻灯片
(二)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看到一个个的菌落,首先就需要培养菌落,到底如何来培养呢?请大家齐读56页文字后进行小组讨论师提问:
配制培养基时用什么物质来配?为什么?
用水果汁代替牛肉汁可以吗?
为什么要进行高温灭菌?
什么叫接种?
(三)细菌、真菌的分布
知道了培养方法了,而且我们还认识到将少量细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那从哪就能找到细菌、真菌呢?它们到底在哪?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四)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
围绕这一探究内容可提出很多问题
时间关系,我们不能逐一去探究,我们这节就选一个与我们最密切的、大家都很关心的探究一下。我们的手上有没有细菌和真菌。围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来完成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出示材料用具
3.制定计划
提示:对照实验只应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得相同
4.实施计划
猜想结果
5.得出结论
强调:洗手及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6.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想好工作前,能否找开培养皿?
(2)应放在怎样的条件下培养?
(3)两套需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
(五)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
通过探究,结合生活实例,请大家都
一下,细菌、真菌要生存下来,需具备什么样的生存条件?
(1)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需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这是基本条件,不同的细菌、真菌还需
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
这节课大家掌握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并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对细菌真菌的培养有了一点心得
课后作业设计:
.想证明手上有细菌或真菌,需要将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此步骤属于(??)???A.配制培养基??????B.接种细菌或真菌???C.灭菌????????????D.培养菌落
2、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3、某同学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发现其中一个比较大,呈蜘蛛网状,该菌落很可能是哪类生物的集合体( )
A.霉菌 B.细菌 C.微生物 D.大细菌
4、下列现象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无关的是(??)
???A.买回新鲜蔬菜要用水浸泡?????????B.饼干长霉
???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先消毒???D.香蕉腐烂
5.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6.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一 、观察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
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基本条件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难度大,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关节模型
真菌
课 题
真菌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1.学生通过预习说出真菌有哪些
阅读教材,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
通过教师引导说出蘑菇与霉菌的结构
教学重点
真菌的细胞结构,蘑菇与霉菌的结构
教学难点
真菌的细胞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灵芝木耳与绿色的霉菌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展示:酵母菌、细菌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提问:
(1)酵母菌与细菌细胞有什么不同?
(2)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不同?
真菌由于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属于真核生物
课中作业
说出真菌的结构
环
节
二
三.真菌苗体的特征
酿酒的酵母菌,市场上出售的蘑姑,使物㈩发霉的霉菌,这二类生物乍看形态差异巨大,为何都被归为真菌?
(将课前培养的常见种类的霉菌以及冬菇等常见食用菌发给学生)
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
(1)为何广东方言将物品发霉现象称为“发毛”?
(2)用手撕开蘑菇,观察它的断面。它是山绒毛状物体组成的吗?
这些“毛”称为菌丝。如果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展示霉菌菌丝显微结构图),会发现它巾许多细胞首尾连接而成。细胞甲有细胞核,但无n,—绿体。所以,霉菌和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的真菌。它们的细胞结构特征与酵母菌一样。
四·真菌的营养方式
真菌没有叶绿体.是如何获得有机物维持生活的呢?
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
1.酵母菌可以分解番种粮食、水果中的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根霉或毛霉菌在豆腐上生长,可以制作出且腐乳、毛豆腐等食品。
3.木耳生长在腐朽的枯木上;竹荪生长在竹林的落叶堆中;草菇是从枯草堆上长出来的;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身体里长小来的。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真菌获取有机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真菌会以这样的方式获取
有机物呢?
环
节
三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告诉我们,牛物是不能自然发生的。那么真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请看下面的资料。
1.(视频)校园草地上的马勃菌,大小像网球一样的,成熟后里面充满了灰色的粉末,轻轻一碰便成为
“烟雾”飞散出来。
2.将市售的新鲜香菇剪去菌柄,将菌盖扣在培养皿上,外面再罩上烧杯。第二天可以看到菌盖下出现了一个由白色粉末组成的印痕。
将这些粉末和“印痕”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是真菌用来繁殖的细胞,称为孢子。
展示:已产生孢子的霉菌实物。
霉菌也是用孢子繁殖的。在霉菌生长的后期,原本山色的菌丝会出现黑、绿、黄等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产生了孢子的缘故。青霉就是以具孢子颜色命名的。不同种类的霉菌,孢子着生在菌丝上的形态也不同。青霉孢子着生的菌丝呈扫帚型,曲霉的呈放射型
真菌的繁殖特点
课后作业设计: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C )
A青霉 B 金针菇 C大肠杆菌 D 木耳
2、灵芝与绿色植物的根本区别是( B )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无叶绿体 C 呼吸方式不同 D 生殖方式不同
3、下列有关孢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是生殖器官 B就是芽孢 C是一种生殖细胞 D下代新个体
4、下列有关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 真菌既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 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 营养方式为自养
D 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个体,也有有害的个体
5、将成熟的新鲜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落下的褐色粉末是( B )
A 菌丝 B 孢子 C 种子 D 芽孢
6、真菌的特征是:既有单细胞的个体,如__酵母菌___,也有多细胞的个体,如_青霉_,细胞内有_成形___的细胞核;能够产生_孢子_____,_孢子_____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细胞内__无___叶绿体,营养方式为__异____养。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1、有多细胞的,如蘑菇、霉菌;也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无叶绿体。
2、大多由菌丝构成
能产生孢子
真菌的营养 异养:腐生或寄生
三、真菌的生殖 大多是孢子生殖
教学反思:
注意与细菌的区别于联系
细菌
课 题
细菌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片说出,巴斯德的结论,体会科学研究的精神
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说出细菌的三种类别
通过教师引导说出细菌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引导说出细菌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说出细菌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为什么橘子皮上会长绿毛?为什么肉汤会腐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8—59页,然后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剖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通过学习巴斯德的心得,对学生提出希望。
阅读教材第58—59页。
2、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1、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小,再通过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大头针尖上的细菌,进一步说明细菌的微小。2、展出许多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课中作业
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环
节
三
细菌的结构
1、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2、解释自养和异养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确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1、展示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殖细胞,总结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提醒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课后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
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
D.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孢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D )
A 球菌 B 杆菌 C 螺旋菌 D 芽孢
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 A )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
C 显微镜的出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5、右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是___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2)一般细菌的(4)___细胞质___内都没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只能是_异养__。
(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繁殖速度 快__,在不良环境时形成_芽孢_。
(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1)_荚膜___和(6)__鞭毛____的细菌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 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 异养
教学反思:
细菌结构很重要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课 题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重点
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创设情境:展示食品腐败和人类患病的图片。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教师设疑:
1、这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2、细菌、真菌对人类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我们可以避害用利让细菌真菌为人类造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师引导学生质疑,总结出细菌、真菌需要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生长条件
在生生的问答中点拨发酵现象:菌种是酵母菌,糖是它生活需要的有机物,酵母菌在有水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教师设疑:酵母菌发酵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闻气味
课中作业
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真菌的例子并解释
环
节
二
老师和同学都夸你们做的馒头和酸奶好,你的心情怎么样啊?
可这位小厨师却高兴不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生:(展示馒头)这是我几天前做的馒头,用塑料袋装了准备在课堂上用,可是今天一看坏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保存的时间长些?
。
说出腐败的原因
并小组讨论找出应对
环
节
三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过渡: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选择安全食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成长。
健康是我们期盼的,但偶尔生病是难免的,很多病
都是由细菌、真菌引起的,它们在防治疾病方面是否是有百害无一利呢?下面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交流他们收集的这方面的资料吧。
抗生素针对哪些疾病?
课后作业设计:
1.唐朝时,长安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这是由于(B )
A、糨糊能够止血 B、“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绿毛”是一种霉菌能止痛 D、糨糊可以防止伤口进水
2.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是某些细菌和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B、是某些真菌所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C、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D、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真菌的物质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B)
A、把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可作为细菌“食物”的( B)
A、无机盐 B、有机物 C、重金属 D、矿物质
5.在冬季制作甜酒时,当糯米饭与酒曲拌匀装入容器后,要放在暖气旁,这是因为( B)
A、制作甜酒需要高温 B、制作甜酒需要一定的温度
C、暖气有帮助发酵的作用 D、暖气旁不利于杂菌生存
6.阆中的保宁醋厂在制作食醋要用到 醋酸 菌,它是把 葡萄糖 转化为醋酸。
7.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可能是不同的。( √ )
8.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 )
9. 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B、抗生素能杀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一边早日康复
D、抗生素虽然能够治病,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四、细菌和环境保护
教学反思:
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课 题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假如世界上没有微生物,动植物尸体、粪便等就会堆积如山,最终导致生物圈的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他同学可补充。
观看大屏幕。然后讨论,并回答问题。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课中作业
说出细菌对于物质循环的作用
环
节
二
观看大屏幕。对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感到震惊。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如扁桃体炎、脚癣等。积极思考,争相回答。
学生列举出利用细菌和真菌可生产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
提问:了解维生素B、K对人体有何益处??
环
节
三
课后作业设计:
.1.面包里含 有机物 物质,是细菌、真菌生活的必须物质,细菌、真菌将它分解结果产生了___二氧化碳___、_水___和_无机盐___。.
2.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D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3.枯草杆菌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它能分解上述水果中的某物质产生能量,这种物质是( A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4.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气管及支气管上皮黏膜,引起咳嗽,肺炎双球菌营养方式为( D )
A.寄生 B.腐生 C.自养 D.三者均不是
5.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这两种生物是( B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和藻类C.细菌与苔藓 D.真菌与苔藓
6.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些物质是( D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7.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 依赖 ,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共生 (填寄生或共生)。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
教学反思:
注意物质循环与光合呼吸作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