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18 11:43:14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2018?金水区校级模拟)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
A.6cm B.12cm C.18cm D.24cm
2.(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3.(2018?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4.(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
A. B.
C. D.
5.(2018?高新区模拟)如图甲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乙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6.(2018?兰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7.(2018?市中区一模)如图是我国 1921 年发行的第一套航空邮票。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 较小的图案时,应把邮票放到距透镜(  )
A.大于 20cm 处 B.大于 10cm 处 C.小于 20cm 处 D.小于 10cm 处
8.(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9.(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10.(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11.(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2.(2018?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13.(2018?琼中县一模)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4.(2018?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
15.(2018?长沙模拟)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2分)
16.(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17.(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18.(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
19.(2018?长春)人的眼球相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0.(2018?桦甸市校级三模)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近视、远视)眼。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三.作图题(共4小题,共10分)
21.(2018?娄底)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22.(2018?兰州)在图中,请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的光路图。
23.(2018?绥化)作出蜡烛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24.(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8分)
25.(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6.(2018?赤峰)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__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_(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2018?金水区校级模拟)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
A.6cm B.12cm C.18cm D.24cm
【答案】C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由图知EF=5cm,AB=15cm;因为△AOB∽△EOF;所以=,因为CO=f,CD=12cm,
=,解得:f=18cm。故选C。
2.(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答案】B
【解析】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光线通过凸透镜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故A错误;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正确;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3.(2018?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答案】D
【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不会变大,故B错误;
C、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光在屏幕上要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D。
4.(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由图可知,f甲=20cm,设物体到甲和乙凸透镜的距离都为u,物体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u<f甲,物体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u>2f乙,所以f甲>2f乙,即:20cm>2f乙,所以f乙<10cm,由各选项知,A凸透镜焦距5cm,BCD凸透镜焦距都大于10cm。故选A。
5.(2018?高新区模拟)如图甲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乙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答案】B
【解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故选B。
6.(2018?兰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选D。
7.(2018?市中区一模)如图是我国 1921 年发行的第一套航空邮票。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 较小的图案时,应把邮票放到距透镜(  )
A.大于 20cm 处 B.大于 10cm 处 C.小于 20cm 处 D.小于 10cm 处
【答案】D
【解析】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凸透镜起放大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距小于焦距,即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选D。
8.(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答案】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
9.(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错误;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u=50cm﹣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u=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故选C。
10.(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答案】D
【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故选D。
11.(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B
【解析】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
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
12.(2018?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答案】D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由图可知,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故选D。
13.(2018?琼中县一模)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为③④图。
故选C。
14.(2018?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
【答案】C
【解析】AC、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B错误;D、“红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很远,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物距增大,则像距需减小,像变小,因此应将镜头后缩,故D错误。故选C。
15.(2018?长沙模拟)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
【答案】A
【解析】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将物镜成的缩小像放大,但像比物体要小,即像是倒立、缩小的,故A正确,B错误。C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故CD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2分)
16.(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因为瓶内灌了雨水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17.(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答案】凸;u>2f。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2f。
18.(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倒。
【解析】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9.(2018?长春)人的眼球相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答案】缩小;凹。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以通过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0.(2018?桦甸市校级三模)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近视、远视)眼。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答案】远视;B;A。
【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相当于凸透镜,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
三.作图题(共4小题,共10分)
21.(2018?娄底)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2.(2018?兰州)在图中,请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3.(2018?绥化)作出蜡烛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答案】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4.(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8分)
25.(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放大;40;(2)B;4;(3)远离。
【解析】(1)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3)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像推迟会聚,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26.(2018?赤峰)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__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_(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答案】(1)左;(2)上;(3)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解析】(1)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 透镜
★★★★
1.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3.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识。
凸透镜成像作图、成像规律凸透镜会聚光线、远视眼和矫正.2018年仍考凸透镜成像知识和生活中透镜及热点视力矫正,题型是选择题、实验题,分值2-3分
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
3. 眼睛与眼镜
★★★★
4. 显微镜和望远镜
★★★★★

知识点一:透镜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两者的特征比较
凸透镜
凹透镜
外形特征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作用
会聚
发散
相关
概念
三条特
殊光线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像距(v) 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和物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
——
不成像会聚一点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理解: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小);成虚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2.生活中的透镜
3.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口诀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注意问题:
(1)做实验时,根据光具座的长度l与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l>4f。
(2)实验中,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某一刻度处,做好记录,再将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两侧。
(3)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如果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原因可能是凸透镜太高、烛焰太低、光屏太低,调整的方法分别是透镜下移、烛焰上移、光屏上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不动,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光屏则相应地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在u>2f时,物距的变化量Δu大于像距的变化量Δv,在f(7)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成像的性质不变,但像变暗。
(8)成实像,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知识点三:眼睛与眼镜
1.眼睛与照相机比较
眼睛
照相机
折光元件
晶状体、角膜
凸透镜
成像元件
视网膜
光屏
看远近不同
物体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弯曲
程度(调节焦距)
调节像距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
近视眼
远视眼
视觉特征
近处清,远处模糊
远处清,近处模糊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
眼球前后方
向太长
晶状体太薄
眼球前后方
向太短
成像情况
矫正眼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知识点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物体―→物镜目镜眼睛
2.望远镜的结构与作用
物体―→物镜目镜眼睛
3.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易错点1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与发散作用
典例1:(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错解】选A,理由:.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析错】凸透镜对平行、会聚、发散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会聚、发散的光线都有发散的作用,折射光只是与入射光相比发散一些,不一定全变成发散光线.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正解】选B,理由: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光线通过凸透镜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故A错误;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正确;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故D错误。故选:B。
易错点2 实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
典例2: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上像与物上下左右一致,一个同学用照相机(不用闪光灯)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错解】选D,理由:照相机成像是凸透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与人比上下左右都颠倒了。.
【析错】这里有两次成像,一次是平面镜成虚像,像与人比上下一致,左右相同,虚像又作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成的像与虚像比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
【正解】选C,理由:因为照相机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能够拍出,并且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故选C.
易错点3 凸透镜成像的变焦距问题
典例3:(2018?邵阳县一模)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所成的像更加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要稍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所成的经原来要稍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更加缩小的像
【错解】选B,理由: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要稍大的像。
【析错】首先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正解】选A,理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而且像变小。故选:A。
易错点4 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
典例4:(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错解】选B,理由: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变小,像距变小。
【析错】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
【正解】选A,理由: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
易错点5 物和光屏互换位置成像情况
典例5:(2018?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错解】选B,理由: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析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正解】选D,理由: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A错误;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2f,所以f<15cm;2f>v=15cm>f,所以f>7.5cm。所以15cm>f>7.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cm,此时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选:D。
易错点6 透镜部分被遮挡的成像情况
典例6:(2018?德州模拟)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  )
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错解】选B,理由: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析错】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正解】选C,理由: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
知识点一:透镜
典例1:(2018春?临淄区校级月考)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
【考查方向】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名师点睛】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典例2:(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考查方向】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名师点睛】(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典例3:(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考查方向】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名师点睛】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典例4:(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考查方向】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名师点睛】(1)近视眼观察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2)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3)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知识点三:眼睛与眼镜
典例5:(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考查方向】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名师点睛】(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四:显微镜与望远镜
典例6:(2018?临沂模拟)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4) D.(4)(2)
【考查方向】望远镜
【名师点睛】(1)物镜的作用是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虽然比原来小,但他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得很大,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实际还是缩小的像。
典例7:(2018?平邑县模拟)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考查方向】显微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 透镜
★★★★
1.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3.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识。
凸透镜成像作图、成像规律凸透镜会聚光线、远视眼和矫正.2018年仍考凸透镜成像知识和生活中透镜及热点视力矫正,题型是选择题、实验题,分值2-3分
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
3. 眼睛与眼镜
★★★★
4. 显微镜和望远镜
★★★★★

知识点一:透镜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两者的特征比较
凸透镜
凹透镜
外形特征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作用
会聚
发散
相关
概念
三条特
殊光线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像距(v) 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和物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
——
不成像会聚一点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理解: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小);成虚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2.生活中的透镜
3.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口诀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注意问题:
(1)做实验时,根据光具座的长度l与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l>4f。
(2)实验中,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某一刻度处,做好记录,再将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两侧。
(3)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如果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原因可能是凸透镜太高、烛焰太低、光屏太低,调整的方法分别是透镜下移、烛焰上移、光屏上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不动,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光屏则相应地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在u>2f时,物距的变化量Δu大于像距的变化量Δv,在f(7)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成像的性质不变,但像变暗。
(8)成实像,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知识点三:眼睛与眼镜
1.眼睛与照相机比较
眼睛
照相机
折光元件
晶状体、角膜
凸透镜
成像元件
视网膜
光屏
看远近不同
物体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弯曲
程度(调节焦距)
调节像距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
近视眼
远视眼
视觉特征
近处清,远处模糊
远处清,近处模糊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
眼球前后方
向太长
晶状体太薄
眼球前后方
向太短
成像情况
矫正眼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知识点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物体―→物镜目镜眼睛
2.望远镜的结构与作用
物体―→物镜目镜眼睛
3.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易错点1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与发散作用
典例1:(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错解】选A,理由:.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析错】凸透镜对平行、会聚、发散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会聚、发散的光线都有发散的作用,折射光只是与入射光相比发散一些,不一定全变成发散光线.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正解】选B,理由: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光线通过凸透镜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故A错误;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正确;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故D错误。故选:B。
易错点2 实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
典例2: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上像与物上下左右一致,一个同学用照相机(不用闪光灯)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错解】选D,理由:照相机成像是凸透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与人比上下左右都颠倒了。.
【析错】这里有两次成像,一次是平面镜成虚像,像与人比上下一致,左右相同,虚像又作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成的像与虚像比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
【正解】选C,理由:因为照相机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能够拍出,并且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故选C.
易错点3 凸透镜成像的变焦距问题
典例3:(2018?邵阳县一模)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所成的像更加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要稍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所成的经原来要稍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更加缩小的像
【错解】选B,理由: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右移动,所成的像比原来要稍大的像。
【析错】首先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正解】选A,理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而且像变小。故选:A。
易错点4 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
典例4:(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错解】选B,理由: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变小,像距变小。
【析错】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
【正解】选A,理由: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
易错点5 物和光屏互换位置成像情况
典例5:(2018?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错解】选B,理由: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析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正解】选D,理由: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A错误;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2f,所以f<15cm;2f>v=15cm>f,所以f>7.5cm。所以15cm>f>7.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cm,此时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选:D。
易错点6 透镜部分被遮挡的成像情况
典例6:(2018?德州模拟)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  )
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错解】选B,理由: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析错】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正解】选C,理由: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
知识点一:透镜
典例1:(2018春?临淄区校级月考)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
【考查方向】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名师点睛】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因此甲为凸透镜;而光线经过乙之后,折射光线发散了,故乙应为凹透镜。故选:A。
典例2:(2018?兰州模拟)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考查方向】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名师点睛】(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B
【解析】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光线通过凸透镜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故A错误;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正确;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故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典例3:(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考查方向】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名师点睛】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答案】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 典例4:(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考查方向】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名师点睛】(1)近视眼观察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2)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3)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答案】D
【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三:眼睛与眼镜
典例5:(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考查方向】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名师点睛】(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析】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故选:A。
知识点四:显微镜与望远镜
典例6:(2018?临沂模拟)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4) D.(4)(2)
【考查方向】望远镜
【名师点睛】(1)物镜的作用是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虽然比原来小,但他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得很大,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实际还是缩小的像。
【答案】C
【解析】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C。 典例7:(2018?平邑县模拟)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考查方向】显微镜.
【名师点睛】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即可解答此题。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