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18 15: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7 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2.(2017 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3.(2017 常州)2016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4.(2016 泉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5.(2017秋 山亭区期中)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现象:钢丝绳很难被拉断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6.(2018 益阳)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
A.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7.(2018 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8.(2018 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9.(2017 日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飞扬的柳絮,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且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0.(2018 自贡)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11.(2018 哈尔滨)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岸边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是由音调高造成的
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2.(2017秋 双阳区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B.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
D.气体容易被压缩
13.(2018 顺义区二模)对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同样量的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C.丙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D.丁图中,软木塞被顶开,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14.(2017秋 滦南县期中)《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全国各地的饮食都各具特色,例如我们隆江的猪脚也倍受人们的青睐,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炖制猪脚时,水沸腾后用文火慢煮,猪脚汤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缓慢
B.炖制猪脚时,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猪脚越美味
C.往猪脚汤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D.猪脚煮熟时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香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5.(2016 南平)郭沫若曾写下《游武夷山泛舟九曲》的诗篇来赞美武夷山的秀美风景,其中的诗句“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最为脍炙人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香生径”说明了花的芳香分子在   运动,使整个山谷弥漫着花香;“绿满溪”是竹子在水中的倒影造成的,这是光的   现象。
16.(2017秋 吴中区期中)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发现了物质是由微粒(分子)组成的,从而建立了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固体中分子间的束缚能力很强,分子只能在某个位置附近做小幅的振动,不能自由移动;气体分子间的束缚能力很弱,所以分子运动相对强烈,如果没有容器的限制可自由运动,尽可能占据更多的体积;液体介于三者之间(与固体更接近),大部分分子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幅度相对大的振动,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
(1)由材料可知,当物质从气态变化到固态时,需   (选项“吸热”或“放热”),使其温度   ,分子只有的能量减小,分子的活跃程度需急剧变弱。
(2)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   ;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以上两空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17.(2018 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   。
18.(2017 安徽)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017 曲靖)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   运动。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
【解答】解: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花朵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解答】解: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
【解答】解:
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是蜂蜜的芳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吸引了蜜蜂,是扩散现象;
A、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解答】解:A、雪花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故B符合题意;
C、灰尘满天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解答】解:
A、空气中沙尘飞舞是沙尘的机械运动,沙尘是眼可以看到的,不是分子,故A不合理;
B、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合理;
C、钢丝绳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合理;
D、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这是穿在身上的衣服由于相互摩擦,使衣服上带了电,而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衣服容易会“粘”灰,这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合理。
故选:B。 
6.
【解答】解: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D不符合题意;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是热传递知识,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
【解答】解:A、打开香水瓶盖后,屋里充满了香味,这是香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相互渗入对方分子间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把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也变黑,是因为煤分子扩散到墙上,说明分子在不断扩散。故D错误。
故选:A。 
8.
【解答】解: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
故选:C。
 
9.
【解答】解:
A、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A错误;
B、飞扬的柳絮,飞扬的柳絮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故C错误;
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10.
【解答】解:
A、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1.
【解答】解: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能闻到花香,故A正确;
B、三峡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B错误;
C、“震耳欲聋”是表示声音大的快把耳朵震聋了,因此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船上装备的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2.
【解答】解:A、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故A不合题意;
B、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可能是拉力变大也可能是重力,还可能是其它力变大,不一定是引力,故B符合题意;
C、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故C不合题意;
D、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隙比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3.
【解答】解: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剧烈;故A正确;
B、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和密度小的空气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C错误;
D、当摩擦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AD。
14.
【解答】解:
A、水沸腾后,改用文火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故A错;
B、炖制猪脚时,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猪脚越美味;故B正确;
C、吃火锅时,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5.
【解答】解:(1)“香生径”,这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花的芳香分子不停的运动进入到人的鼻子中而引起嗅觉;
(2)“绿满溪”是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反射。
16.
【解答】解:
(1)物质从气态变化到固态叫做凝华,凝华需要放热,使其温度降低;
(2)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
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
故答案为:(1)放热;降低;(2)蒸发;沸腾。
17.
【解答】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
18.
【解答】解: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部分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
故答案为:熔化。
19.
【解答】解: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越大,天然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蒸发是属于扩散现象,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变大;无规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