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6福建厦门五中期中)化学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应多开展涉及化学的主题活动,使化学走向公众。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的主题活动的是( )
A.关注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B.保护臭氧层,呵护我们的家园
C.制造新型材料,丰富多彩世界
D.诵读中华经典,放飞中国梦想
2.(2015山东聊城中考)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果榨汁
B.冬瓜腐烂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3.(2016山东临沂经济开发区期中)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编成铁网
B.冰块制成冰雕
C.石油制成布料
D.木板制成桌椅
4.给试管里的粉末状物质加热时,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未说明用量时,只需使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使用试管夹时,手应拿住试管夹的长柄
C.加热时,试管必须与桌面成45度角倾斜
D.加热的试管经冷却后再放到试管架上
5.(2016广西贵港港南期中)下列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
A.空气
B.塑料
C.食盐
D.石油
6.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
D.获得结论
7.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8.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的是( )
A.产生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9.(2016山东德州宁津第一次月考)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石蜡熔化
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
10.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酒精灯前,先向灯里添加酒精至灯嘴处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
C.用灯帽盖2次,熄灭酒精灯
D.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在试管架上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12.给液体药品加热时,下列操作及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①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试管口向上,试管与桌面成45° ③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试管可随便选择 ⑤加热时,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方移动 ⑥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⑦用试管、烧杯、烧瓶都可给液体加热
A.①②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⑥⑦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不仅可以获得新物质,也可以获得能量
B.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发出耀眼的强光
C.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反应条件,例如有些反应不加热也能进行
14.2015年12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在此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发射
B.火箭与卫星分离
C.卫星进入轨道
D.卫星在太空中打开太阳能板
二、填空题(共40分)
15.(6分)(2016山东菏泽东明期中)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⑧ 。
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 。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16.(6分)如图1-4-2所示,三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请根据要求作简要回答
(1)图中甲的错误之处是 。
(2)图中乙的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图中丙的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17.(19分)(2016山东威海荣成三十五中第一次月考改编)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能量转化
①举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
②镁条燃烧时, 能转化为 能和 能;这个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光合作用中是 能转化为 能。
(2)物质的变化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加热石蜡,温度稍高便可熔化,这是
变化,继续加温,温度较高时,便会燃烧,这是 变化,人们利用蜡烛燃烧这个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3)物质的构成
①水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 由 构成的。
②根据甲烷的分子模型
回答下列问题:
甲烷是由 构成的。
甲烷分子是由 原子和 原子构成的。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
18. (5分)2015年8月8日10时左右,一辆载有30人由北京开往济南的长途客车行驶到京沪高速公路武清段时发生自燃事故。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起火车辆燃烧速度非常快,估计车上携有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不排除因夏季高温,客车车长期行驶导致客车燃料自燃的因素。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的热量将玻璃熔化
C.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气
D.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被烧焦
(2)下列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用石油炼制汽油
C.用食盐制取氯气
D.用铁矿石炼铁
(3)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举例说明: 。
19.(4分)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某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并进行了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
①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
②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
③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
④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不能
⑤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行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 属于反思与评价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
20.(8分)甲、乙小组按图1-4-3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实验验证】利用图1-4-4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十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 (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后生成了 。
【反思】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石蜡+氧气(足量)→ 二氧化碳+水;石蜡 + 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
21.(10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均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块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
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是 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 (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的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20ml的试管,将一小块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橡皮塞并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橡皮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橡皮塞前的现象:
;
②取下橡皮塞后的现象:
;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 。
(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4)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 的化学性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