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代谢与平衡 自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自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18 22:12:59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4章复习课专题一 营养与平衡膳食专题二 消化与吸收专题三 体内物质的运输专题四 能量和呼吸专题五 物质平衡与代谢易错点1 对血管情况的判断易错点2 体内代谢废物的区别第4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营养物质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有(C)
A.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 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
C.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D. 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
2.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造成肥胖是由于(B)
A. 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B.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 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
D. 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用
(第3题)
3.下图分别是人体血液流经X、Y器官后部分成分的变化情况。请推测X、Y分别是(C)
A. 肺、小肠  B. 肾脏、肝
C. 肾脏、小肠  D. 肝、肾
4.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5.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5题))
A. 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 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 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 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6.购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若真空安全钮凸起,请勿食用”的字样,原因是(D)
A. 密封不严,空气大量进入瓶内,食物腐烂变质
B. 需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食物腐烂变质
C. 防腐剂加得过多,与食品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D. 消毒不严,瓶内的厌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气体,食物腐烂变质
7.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心脏才出现了四个腔,心脏分成四个腔的最大优点在于(D)
A. 心脏中的血液量增加
B. 心房和心室交替工作
C. 防止血液倒流
D. 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
8.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第8题))
A. 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 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 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9.人在生病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原因是(D)
A. 胃不能及时排空 B. 胃肠蠕动弱
C. 不能分泌消化酶 D. 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10.如表为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单位:克/毫升)。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95
0.32
0
1.50
1.95

95
0
0
1.50
1.95

95
0
0.06
1.50
1.95
A.形成尿液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小球
B.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但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从尿液化验单上分析,甲的肾小球可能有病变,乙正常,丙可能患有糖尿病
D.尿在体内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被排出体外是间断的,与膀胱的暂时储尿功能有关
11.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类型血管中抽取血液,测得其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A. 甲是动脉血 B. 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
C. 乙呈鲜红色 D. 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解析】 从图中看出甲氧气的相对含量高,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少,因此甲是动脉血,颜色鲜红,乙是静脉血,颜色暗红。又因为甲、乙是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类型血管,因此甲是动脉血管,乙是静脉血管。
,(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②中有尿素和血细胞
B. ③中有蛋白质和无机盐
C. ④中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 ⑤中有尿素和蛋白质
【解析】 ②是肾小囊,其内的液体是原尿,其中没有血细胞,但含有尿素;③是肾小管,肾小管内液体中含有尿素,没有蛋白质;④是肾静脉,其内液体中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⑤是集合管,其内的液体是尿液,尿液中含有尿素,但没有蛋白质。
(第13题)
13.如图所示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 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C. 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
D.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导学号:78874007
【解析】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可能是上、下腔静脉,也可能是肺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故A错误;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故B错误;抽血时刺入的是静脉,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为了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故C正确;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说明是动脉破裂,应马上按压a处(近心端)止血,故D错误。
14.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50毫升
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

25 毫升
75 毫升
无氧

25 毫升
75 毫升
通氧
50毫升
未处理

25 毫升
75 毫升
无氧

25 毫升
75 毫升
通氧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丙两组进行无氧呼吸,乙、丁两组进行有氧呼吸。甲、乙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15.如图所示为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表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第15题))
A. 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 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
C. 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
D. 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导学号:78874008
【解析】 毛细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且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故A、D正确。由图可知,血管中的血压在静脉处最低,故B错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为主动脉,连接右心房的血管为肺静脉,由图可知,主动脉的血压大于肺静脉的血压,故C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
17.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能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的特性。
(2)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防御保护(或加速凝血和促进止血)_(写出1点即可)。
18.结合所学营养素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钙是__骨骼__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小肠__。
(2)脂肪在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__甘油__和脂肪酸,从而被吸收。
(3)人对食物中维生素的需求除了维生素D外,还有能够防治夜盲症的维生素A,避免坏血病的维生素C等。
19.如图所示,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血液流经器官E时成分变化示意图。
,(第19题))
(1)图甲中肺循环的起点是__B__(填图中字母),流动脉血的血管有①③④(填数字),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的是动脉瓣。
(2)若E为小肠,图乙中体现营养物质变化的曲线是__b__(填字母);若E为肾脏,曲线a表示的物质有氧气、尿素、无机盐(至少填两种物质)。
(3)小明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A→B→D→C(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解析】 图甲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室,D是左心房,①是肺静脉,②是肺动脉,③是主动脉,④是体动脉,⑤是体静脉,⑥是上、下腔静脉。(2)若E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将增多;若E为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无机盐等的含量减少,而肾脏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故血液中氧气含量也减少。(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先通过体循环到达上腔静脉,再到右心房。
20.下面是某病人的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请回答: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11.8
3.5~10
×109/升
2
中性粒细胞计数
85.0
50~70
%
3
红细胞计数
3.0
3.5~5
×1012/升
4
血红蛋白
90
110~150
克/升
5
血小板计数
210.0
100~300
×109/升
6
淋巴细胞计数
2.1
0.7~4
×109/升
7
血糖
101
80~120
毫克/毫升
8
血型
A型
(1)根据报告单,推测该病人可有患有的两种病症是__②③__(填序号)。
①出血后不易止住 ②炎症 ③贫血 ④高血压
(2)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能源物质,它在细胞内通过__呼吸__作用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
(3)当血液流经肾脏时,正常人的血糖随原尿通过肾单位的肾小管时,全部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4)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C5H4N4O3)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血液中的尿酸依次经过④①③②(填序号)排出体外。
①输尿管 ②尿道 ③膀胱 ④肾脏
【解析】 (1)根据报告单可知:该病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范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均低于正常范围,故该病人可能患有炎症和贫血。(2)血糖是人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3)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液。(4)尿酸会随着人体的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尿液形成于肾脏,再依次经过输尿管、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4分,共32分)
(第21题)
21.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
(2)将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水的最高温度。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个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解析】 (2)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所以测量并记录的是水的最高温度。(3)这个实验是探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实验的变量应该是脂肪。
22.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酵素能否促进物质分解的研究。具体做法是:先在4支相同的试管中加入体积均为1厘米3的正方体蛋白块,然后再在各试管中加入2毫升淀粉液;接下来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加入1号酵素、2号酵素、稀盐酸或蒸馏水;最后各试管在室温下静置10小时,结果如表:(“+”表示有加入,“-”表示没有加入)。
试管编号
蛋白方块
淀粉液/毫升
1号酵素(2毫升)
2号酵素(2毫升)
稀盐酸(2毫升)
蒸馏水(2毫升)
结果
蛋白块
淀粉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消失







存在
存在
(1)若要检测试管中是否存在淀粉,可以向试管中滴加__碘液__。
(2)根据此实验结果,下列评价正确的是__B__。
A. 1号酵素在中性环境下能使淀粉消失
B. 2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使蛋白块消失
C. 1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使蛋白块消失
D. 2号酵素在中性性环境下能使淀粉消失
(3)根据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不同的酵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情况不一样,1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使淀粉消化水解,2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使蛋白块消化水解。
【解析】 (1)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若要检测试管中是否存在淀粉,可以向试管中滴加碘液。(2)④试管淀粉存在,表明1号酵素在中性环境下并不能使淀粉消失;①试管表明2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使蛋白块消失;③试管表明1号酵素在酸性环境下并不能使蛋白块消失;②试管表明,2号酵素在中性性环境下并不能使淀粉消失。(3)酵素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23题)
23.新鲜荔枝是水果中的佳品,它的果皮中存在着一种酶,采摘后能够促使果皮变成褐色,影响保鲜效果。为了探究温度对这种酶活性的影响,小明选择产地、品种相同,大小、成熟度基本一致且无损伤的新鲜荔枝,分为数量相同的6组装入保鲜袋中,贴好标签,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5天后,取出荔枝,测定褐变面积并制成如图所示的柱状图。
(1)荔枝果皮内的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
(2)为了提高荔枝的保鲜效果,选择的保鲜温度范围宜在__A__(填字母)之间。
A. 5~15 ℃ B. 15~25 ℃
C. 25~30 ℃
【解析】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温度越高,荔枝褐变面积百分率越高,褐变是酶催化作用造成的,说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增强。根据这一规律,可以选择适宜的保鲜温度。
四、解答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6分,共28分)
24.小敏用酸奶机自制酸奶。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后,将买来的盒装鲜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A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 ℃)和时间,让其进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容器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
(2)乳酸杆菌的营养方式是__异养__(填“自养”或“异养”)。
(3)查阅资料:
资料1:不同温度下,A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
菌株编号
温度
2 ℃
10 ℃
25 ℃
38 ℃
42 ℃
53 ℃
60 ℃
1


++
++

±

2


++
++

±

3







4


++
++



5

±

++

±

注:++表示生长极好;+表示生长良好;±表示菌体很少;-表示无菌体。
资料2:在38 ℃和适宜的环境下,每毫升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eq avs4alco1(
资料3:每毫升酸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5~42 ℃范围内,发酵时间不宜超过 8 小时。
【解析】 (2)乳酸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杆菌发酵产生乳酸。乳酸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3)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乳酸杆菌)。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5~42 ℃范围内,发酵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充当右心室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充当左心室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功率较大的离心泵。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 器官 层次的结构。
【解析】 (1)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右心室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肺循环的循环途径较短,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右心室的功率较小;左心室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体循环的循环途径较长,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左心室的功率较大。所以肺静脉中的血液会流入心脏的左侧,即功率较大的离心泵。(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属于器官,毛细血管属于组织;人造血管属于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