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智 慧 广 场
---重叠问题唱 歌
3人跳 舞
4人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唱歌3人跳舞4人徐 硕
张 耀
王鹤霖
高晓萌
高毓晗
徐 硕
崔化贞唱歌3人:跳舞4人:唱歌3人跳舞4人 张耀徐硕王鹤霖高晓萌高毓晗徐 硕崔化贞
↑
两项活动都参加的唱歌3人:跳舞4人:唱歌3人跳舞4人↑
两项活动都参加的韦恩,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1881年他发明了一种图形,是用封闭的曲线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由于这个方法简洁明了、直观易懂,所以此方法一出现,就深受科学家们的喜爱,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发明,便取名韦恩图。
唱歌3人跳舞4人
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3+4-1=6(人)唱歌3人 跳舞4人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几人?3+4–2=5(人) 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10+9–1=18(人) 唱歌的10人跳舞的9人10+9-1=18(人) 唱歌的 跳舞的 1人10人9人两项活动都参加的还可以是几人??人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像这样两部分有重复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复的部分。两部分的和-重复的=一共的10+9-3=1610+9-5=1410+9-9=1010+9-6=1310+9-7=1210+9-8=1110+9-4=1510+9-1=1810+9-2=17唱歌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观察
(活动名单)重叠问题韦恩图发现操作解决应用两部分的和-重复的=一共的40cm45cm10cm40+45-10=75 (cm)自主练习1.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历史》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少人?25+27-10=10人答:全班有42人。42 (人)2.王老师出了两道题,全班42人中答对A题的有24人,答对B题的有35人。每人至少答对了其中的一道题。两道题都答对的有多少人?自主练习24+35-42=?人答:两道题都答对的有17人。17(人)社会小调查给爸爸找位置我们班的爸爸们
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就听说咱们四、二班的同学最聪明了,现在老师就想考一考大家,有信心吗?(有)!(好)请听:2+2= ?(4)感觉太简单了是吧!再听!两个男生加两个女生共几人(4人)还是很简单!下面,你可要听好了!一对父子加一对父子会是几人呢?(4人)嗯!一定是4人吗?你还有不同的想法,请说(3人)奥!?怎么想的?!(爷爷,爸爸,儿子)听懂了了吗?是不是这个意思?(课件)一对父子,又一对父子,一重合,这时候一定是几人?(3人)你真会思考,掌声送给他!请坐!同学们,在数学上把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重叠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同学门,咱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咱班有三名同学报名参加了合唱小组,四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舞蹈小组,那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呢?(7人)一定是7人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好,有请这几位同学到前面来,为了更清楚的找到这些同学的位置关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呼啦圈,你们能找的自己的位置吗?这位同学为什么站在两个呼啦圈的中间呢?咱们来听听她的想法,你为什么站在两组同学之间呢?生:因为我既参加了唱歌,又参加了跳舞。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请回。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把这六位同学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看哪些同学的方法既简单又明了。师巡视。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老师找到三种方法展示,发现重叠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出韦恩图。
好了同学们,我看各组都想出了好的办法。来,面向老师,坐好。老师刚才也收集了几个小组的作品,咱们来一起分享一下。请看,(1)(文字说明)这是哪个小组设计的?你们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他们的表示方法,大家能看明白吗?(能)看来他们的设计是成功的。(2)(箭头和圈)再来看这一份,你能看懂吗?好,你来说说!是这个意思吗?大家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也很好)!(3)(韦恩图)看这份,只用了两个圈,很简单。谁懂它的意思,来说说?左边的圈表示什么?右边的圈呢?
刚才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大家能想出这么多有创意的好方法,真的很聪明,很有智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韦恩以及他创造的韦恩图。请仔细听(录音)
这个韦恩图和哪小组的方法比较接近?与科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们。其他小组的方法也很有创造力,表达的也很清楚明白,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我们用韦恩图来表示了参加社团活动的名单,与最初的这份名单相比,你觉得怎么样(。。。。。。)非常好,这也是韦恩图的优点。
那根据韦恩图,你能很快的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社团活动吗?好,在练习纸上快速列式计算。3+4-1=6 3=4-2=5 (板书)
好了,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提高难度了,如果唱歌10人跳舞9人,一共多少人?19人,有没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想的?
10+9-1=18
10+9-2=17
10+9-3=16
10+9-4=15
10+9-5=14
10+9-6=13
10+9-7=12
10+9-8=11
10+9-9=10
发现规律:两部分的和-重复的=一共的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最初我们面对这份名单,发现了重叠问题,于是我们小组合作,开动智慧,探究出用韦恩图来表示这份名单更直观清楚,最后还借助韦恩图,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了重叠问题。大家表现的真的非常好。重叠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应用也非常广泛。
五、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重叠现象呢?
我们用来喝酸奶的吸管,拖到的拖把,这些都是运用重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我们家里的推拉门和衣橱门,为了节省空间,也运用了重叠。。。。。。重叠的应用广泛不广泛?(广泛)。
重叠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快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身边有重叠吗?(。。。。。。)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桌子和凳子上,有重叠吗?(课件)我们的桌腿和凳子腿,上下两段钢板就重叠在一起,课桌高度,随意调节,可以跟着我们一起生长。大家看,这是我们四年级教室里的一张桌子,上部的这块钢板长40厘米,下面这块长45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0厘米,那这张桌子的腿长多少厘米?谁知道?(75厘米),怎么算的?(……)同意吗?(同意)。这也是最适合我们四年级学生用的高度。
六、练习巩固
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王老师出了两道题,全班42人中答对A题的有24人,答对b题的有35人,每人至少答对了其中的一道题,两道题都答对的有多少人?
师:红色字体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全班回答问题的都答对了一道题。
师:有没有一道题也没答对的?
生:没有。
师:先思考一下。我们这节课学的两个圈可以用吗?试一下。
师:这是什么?
生:答对A的人数
生:答对B题的人数
师:两道题都答对的在哪里了?
生:在中间
师:那两道题都答对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师:这两个加起来是多少人?
生:59人
师:全班只有42人,怎么回事?
生:有重复的?
师:那这一部分是多少呢?
生:24+35-42=17(人)
师:这道题是知道A的,知道B的,知道全班的总人数,求既A又B的。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重叠问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自己的爸爸找位置。
师:来一个同学对它做一个介绍。
生:这是吸烟的,这是喝酒的,这是既吸烟又喝酒的。
师:还可以这样看,这是只吸烟的,这是只喝酒的。
师:看我的手势,爸爸在这位置的请起立,(只吸烟)爸爸在这个位置的请起立,(只喝酒)爸爸在这个位置的请起立(既吸烟又喝酒)。5+11+11=27人,今天我们可是30人啊,为什么?
生:还有既不吸烟又不喝酒的爸爸。
师:那这些既不吸烟又不喝酒的好爸爸们在哪了?
生:圈外了。
师:把掌声送给这些及不喝酒有不吸烟的好爸爸们。
师:通过这些活动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生:吸烟喝酒有害健康。
师:争取让爸爸做圈外的好爸爸,适当的喝点酒但不要酗酒。
重叠问题更复杂了,那怎么用韦恩图来表示他们的重叠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韦恩图很好地帮我们解决了重叠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问题并用我们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你们用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非常感谢你们,下课!
板书设计:
重叠问题
3+4-1=6
3+4-2=5
两部分的和-重复的=一共的
两部分的和-一共的=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