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PPT_

文档属性

名称 《题西林壁》PPT_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8 20: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题 西 林 壁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西 林 寺岭峰远近高低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轻读)(强调)朗读指导题西林壁 题:书写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西林壁 :解题意【再读古诗,体悟诗意】横 远
看 近
成 高
岭 低
侧 各
成 不
峰 同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横看: 侧面。 侧:各不同: 各不相同。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 只
识 缘
庐 身
山 在
真 此
面 山
目 中不识:
只缘:
身:
此:这看不清、认不清只因为自己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你
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题西林壁横 远 不 只
看 近 识 缘
成 高 庐 身
岭 低 山 在
侧 各 真 此
成 不 面 山
峰 同 目 中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题西林壁横 远 不 只
看 近 识 缘
成 高 庐 身
岭 低 山 在
侧 各 真 此
成 不 面 山
峰 同 目 中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苏轼想告诉我们什么? ——要想认清一个事物、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全面的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再见 Good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