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19 10: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 年 级 物 理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B.你所在的考场气温约10℃
C.安静的考场声音等级约70dB D.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200g
2.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模拟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汽车模型是静止的
3.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来判断
C.由速度的公式v=s/t可知: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D.速度的单位有km/h和m/s,且1m/s =3.6km/h
4.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C.我们听到的雷声是超声波
D.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
5.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多次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夏天,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大雾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
D.冬天,同学们堆起的雪人会逐渐变小,是蒸发现象
8.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熔化共经历了6min
C.海波的熔点是48℃,熔化共经历了6min
D.海波在38℃时开始熔化,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完
9.一束光斜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10.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下面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是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凸透镜不动,若将蜡烛放在35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D.凸透镜不动,若将蜡烛放在80cm处,光屏放在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12.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的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给篮球打气时,篮球内的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得分
二、非选择题(13—28题,共计64分)
13.(3分)实验中经常测量和记录数据,请识图并记录下面的测量结果
(1)如图(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测量圆的直径是   cm。
(2)如图(b)是某实验站温度的示数,此时气温为   ℃。

图(a) 图(b)
14.(3分)同学们在会“跳舞”的烛焰活动中,如图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你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同时还能听到优美的音乐,这又说明 。
15. (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经过8s,甲车运动的路程是 m,此时,运动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16.(3分)寒冷的冬天,人们在晨练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 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 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7.(3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
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需要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18.(2分)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如果光屏和小孔固定不动,将蜡烛向小孔移动,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3分)如图所示,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 ,所以小聪和小明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这种现象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反射定律;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光的 。
20.(2分)如图是一个简易的铁皮“冰箱”,在铁皮箱上、下放有两个水盆,将一条毛巾的
两端分别放在两个水盆中,并搭在铁皮箱上,就起到了冰箱的作用,请你解释一下这个冰
箱是如何工作的:
。21.(2分)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形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
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
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2.(2分)A4打印纸每包为500张,小丽同学想用刻度尺测量一张打印纸的厚度,她先测出了一包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她利用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cm。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这是指一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g/cm3。
23.(3分)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请你在图中准确画出被测者左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前P点的光路图。
24.(3分)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特点确定、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画出特殊光线传播路径。
25.(9分)小聪和小明同学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所示):
(1)他们选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常用“平面镜”来做实验
的目的是 。
(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
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
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4)在探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时,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像距和物距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到镜面距离/cm
4.65
3.12
1.52
像到镜面距离/cm
4.65
3.13
1.52
由此可以说明 ,而表格中记录第二次测量的两个数据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 ___。
(5)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接下来的操作:
26.(6分)下面是小刚和小红在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的经历。
(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如图(a、b)所示现象,
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
的图线,其中实线为小刚同学的图线,
虚线表示小红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两同
学的图线重合。整个过程两同学的操作都
规范正确。根据图线分析:
①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为 ℃。
②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相同”或“不相同”)的,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 (“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③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
④由图线中的信息可知水的沸腾规律: 。
27.(9分)在实验探究测量矿石和酱油的密度时,小明和小聪同学做了如下设计和操作。
在测量矿石的密度时:(1)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 (填“左”或“右”)调节。
(3)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在操作中的
错误: 。
(4)改正错误后,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
为 g,他用如图丁所示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则矿石的密度是 g/cm3。
在测量酱油的密度时:
小聪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聪添加一个小空瓶和适量的水,他们设计并完成了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请你写出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及酱油密度的表达式(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合适物理量符号表示)。
28.(8分)如图是一辆运输汽油的油罐车,空载时油罐车的质量为7250kg,油罐车最大承载质量为12500kg。求:
(1)如果油罐内装满密度为0.70×103kg/m3的汽油,则油罐体
有效容积是多少?

(2)此车改运密度为0.80×103kg/m3的柴油,又不能超载,此车最多能装柴油多少m3?
(3)如果油罐车从150km外的炼油厂运油到达目的地,此车最大的行驶速度80km/h,为了行驶安全,它全程行驶平均速度为60km/h,则它从早8∶00出发,几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初三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B
C
D
C
D
C
B
A
B
D
D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0.1cm 0.90 -6 14.烛焰跳动起来;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传播信息 15.甲和丙 24 乙
16.液化 凝华 放热 17.前面 凹 缩小 18.光的直线传播 变大 19.漫反射 遵循 色散 20.凸透镜或放大镜 虚像 21.水通过毛巾从上面的水盆渗到下面的水盆,毛巾上面的水慢慢蒸发(1分),通过铁皮吸收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1分) 22. 0.01 0.7
23.垂直符号、等距、光的传播方向各占1分
24.凸透镜位置正确1分,标出焦点1分(焦点标出一个即可),两条特殊光线1分。
25.(9分)(1)确定像的位置(1分),且便于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1分)。
(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
(3)像与物大小相等(1分)。
(4)像距等于物距(1分) 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有误差(1分)。
(5)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蜡烛B(1分),在原位置竖直放一光屏(或白纸板)(1分),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或白纸板)上是否能看蜡烛A的像(1分)。
26.(6分)(1)B
(2)①98℃。②相同 不相同。③小刚烧杯中水比小红的多 ④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27.(9分)在测量矿石的密度时:
(1)B (2)右 (3)用手直接拿砝码 (4)52 2.6
测酱油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小空瓶质量为m0。②将小空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小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将小空瓶中的水倒净后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小空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酱油=(m2-m0)ρ水/(m1-m0)。(每一个步骤1分)
28.(8分)(1)装满时, m汽油= m最大- m车=12500kg-7250kg=5250kg
ρ=m/V (1分) 得: V= m汽油/ρ汽=5250/0.70×103(m3)=7.50 m3(2分)
(2)m柴=m汽=5.25t(1分) V柴= m柴/ρ柴 ≈ 6.56m3(2分)
(3)v=s/t(1分) 得: t=s/v=150/60(h)=2.5h(1分)
此车上午10:30到达目的地(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