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时 加减混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五第2、5题。教材中的例题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一副连续的图画表示出数量关系,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6题通过展示不同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梳理情境中的信息和问题,从而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正确地解决问题。
(二)核心能力
解决问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这部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借助情境图呈现了一个连续的简单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习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的联系,逐步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情境图,能完整说出图意,知道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借助情境图,以小组为单位,发现掌握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
(四)学习重点
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各信息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加减混合》教学课件、《加减混合》巩固练习,《加减混合》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4+3+3= 9-5-2=
3+4+0= 10-3-7=
5+1+3= 7-0-6=
你能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算的?
(二)课堂设计
1.例1(1)
(1)图里有什么?
出示图1,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从图中发现的这三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天鹅湖里还有几只天鹅?
师:根据我们找的信息和问题,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思考:怎么解决天鹅湖里还有几只天鹅的问题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求天鹅湖里还有几只天鹅,就是把原来的天鹅数和飞来的天鹅数合在一起,从中再去掉飞走的天鹅数。
(2)怎样解答?
师:怎样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4+3-2=5
师:4、3、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小结:像4+3-2=5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3)解答正确吗?
师:解答正确吗?你准备怎么检查?
生1:我来数一数。
生2:我再算一遍。
生3:……
【设计意图: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索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例1(2)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并把课本上要求填空的内容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4-2+3=5,先算4-2=2,再算2+3=5。
师:解答正确吗?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实际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能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正确地解决问题。
3.对比总结
师:观察这两幅图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对比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和连减,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4.巩固练习
(1)课本67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五第2题。
(3)
【设计意图:这是基础练习,让学生对刚刚获取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
5.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知道了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用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作业
1.算一算
5+3-2= 9-2-5= 9-6+3=
7-2+8= 2+4+2= 10-7-3=
8-8+4= 10-8+5= 3+5-6=
【答案】
5+3-2=6 9-2-5=2 9-6+3=6
7-2+8=13 2+4+2=8 10-7-3=0
8-8+4=4 10-8+5=7 3+5-6=2
【解析】考查目标1。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看图列算式
(1)
现在还有几只小鸟?
(2)
现在还有几只小猴?
【答案】3+2-4=1(只) 5-3+1=3(个)
【解析】考查目标1、2。借助情境图,发现掌握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巩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五第5题。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2。既增加了兴趣又在游戏中巩固了加减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