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最新版九上第5课《我看》(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部编最新版九上第5课《我看》(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19 18:20:31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教学设计
课题 我看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天,万木发芽吐芯,百花争相竞放,处处莺歌燕舞,令人陶醉。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亦有“吹在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希冀。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全新感受呢? 进入情境 进入情境
作者名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曾用笔名梁真,“九叶诗派”诗人。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作品有《探险队》、《穆旦诗集( 1939~1945)》、《旗》等。 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
知识链接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位诗人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因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而得名。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了解九叶诗派 了解九叶诗派
初读感知 听朗读,注音诗歌朗读要求。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二、读一读 记一记丰润(rùn) 忧戚(qī ) 枉(wǎng)然 流pàn(盼)飘逸(yì) 摇曳(yè) níng(凝)望 yǒng(咏)赞 màn(漫)游 màn(谩)骂 红晕(yùn) 晕(yūn)倒 飘逸(yì) 悄悄(qiāo) 悄(qiǎo)然 揉(róu)过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摇曳:摇荡,晃动。漫游:随意游览。 谐奏:和协地演奏。三、先独立思考,再组内探讨。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读课文积累词语思考,表达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和思路。
细读探究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前两节是诗人看到的,由四个“我看”领起。第一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北方原野图”(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第二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夕阳落照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逐渐消失不见,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诗人看到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描写春日美景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2、诗人看到这美丽的画面,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诗人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情不自禁忆往事忧乐。(这里的“你”指谁?)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第四节怀古抒今,借远古哲人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怎么理解?”(他生命的静流“指哲人对生命的认识;”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是写哲人和自然的谐奏。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诗人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用词优美形象。例:“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表现春风对春草的爱护之情。“静静”“慢慢”等词营造出了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 (2)诗歌写了哪几种意象?有何作用?诗人选取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等意象。寓情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 (3)准确使用修辞。 例:“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拟人,形象写出向晚春风的柔和,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反复,排比,使感情浓烈而真挚。“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比喻。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小组合作,探讨诗的内容。 仔细探讨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揣摩诗歌语言。
精读揣摩 一、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 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 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二、诗歌以《我看》为题,有什么妙处? ”我看“是诗歌的主线,诗歌主要写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暗示了文章中心——表达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之情,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三、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一起踏上了学校西迁之路,抵达了昆明。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现状,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渴望,“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曾在无数代祖先心中燃烧着的希望“,本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 思考,表达 揣摩难点
拓展提高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有哪些?你能举出几例来吗?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回忆曾接触过的意象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 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描绘了两幅美丽图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 和生命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用自己的方式总结课文。 巩固提升。
作业布置 反复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朗读 背诵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我 看
部编版 九年级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春天,万木发芽吐芯,百花争相竞放,处处莺歌燕舞,令人陶醉。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亦有“吹在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希冀。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全新感受呢?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者名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曾用笔名梁真,“九叶诗派”诗人。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作品有《探险队》、《穆旦诗集( 1939~1945)》、《旗》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知识链接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位诗人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因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而得名。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诗歌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词语的重读;
(5)读出情感。
初读感悟
听朗读,注音诗歌朗读要求。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字词检测
读一读 记一记
丰润(rùn) 忧戚(qī ) 枉(wǎng)然 流pàn(盼)
飘逸(yì) 摇曳(yè) níng(凝)望 yǒng(咏)赞
màn(漫)游 màn(谩)骂 红晕(yùn) 晕(yūn)倒
飘逸(yì) 悄悄(qiāo) 悄(qiǎo)然 揉(róu)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字词检测
读一读 记一记
文中指丰茂滋润。
忧伤烦恼。戚,悲伤。
白白地。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摇荡,晃动。
随意游览。
和协地演奏。
丰润:
忧戚:
枉然:
飘逸:
流盼:
坦荡:
摇曳:
漫游:谐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初读感悟
先独立思考,再组内探讨。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感情?
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细读探究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前两节是诗人看到的,由四个“我看”领起。
第一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北方原野图”(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
第二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夕阳落照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逐渐消失不见,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诗人看到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描写春日美景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诗人看到这美丽的画面,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诗人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情不自禁忆往事忧乐。(这里的“你”指谁?)
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细读探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
第四节怀古抒今,借远古哲人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怎么理解?
”他生命的静流“指哲人对生命的认识;”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是写哲人和自然的谐奏。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细读探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
第五节,诗人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细读探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精读揣摩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用词优美形象。
例:“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表现春风对春草的爱护之情。
“静静”“慢慢”等词营造出了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2)诗歌写了哪几种意象?有何作用?
诗人选取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等意象。
寓情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
精读揣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3)准确使用修辞。
例:“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拟人,形象写出向晚春风的柔和,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比喻。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反复,排比,使感情浓烈而真挚。
精读揣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4)反复咏叹。
四个“我看”,反复咏叹,可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同时诗文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富有语言美。
精读揣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精读揣摩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 不同?
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
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 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诗歌以《我看》为题,有什么妙处?
”我看“是诗歌的主线,诗歌主要写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暗示了文章中心——表达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之情,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精读揣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精读揣摩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一起踏上了学校西迁之路,抵达了昆明。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现状,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渴望,“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曾在无数代祖先心中燃烧着的希望“,本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有哪些?你能举出几例来吗?
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 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描绘了两幅美丽图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 和生命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北方原野图
夕阳落照图
忆往事忧乐
爱自然生命
表生命渴望
所看
所思
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反复朗读,背诵此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