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南方地区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一)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学法指导
1、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3、教师启发、点拨、促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在我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在这里,万里奔腾的长江哺育了鱼米之乡;
在这里,幽深的溶洞和陡峻的石林并存于云贵;
在这里,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已变通途;
在这里,葱茏的东南丘陵眺望着海南的椰林;
在这里,改革最早起航,经济开始腾飞;
在这里,两岸四地同胞携手,中华民族走向辉煌。
这就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一个美丽而传奇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南国风光。(打开课本第44页)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南方地区的位置
【提问】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通常要了解它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方面。
【过渡】那南方地区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请同学读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
【提问】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它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熟悉下这些地理事物。青藏高原、秦岭、淮河、东海、南海,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呢,比如海陆位置,即相对于这些地理事物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哪个高原以东,那条线以南,东临哪个海,南临哪个海。哪位同学总结南方地区的海陆位置。那纬度位置呢?有没有主要纬线穿过。
【评价】指图很到位。
活动二:南方地区的地形
【过渡】南方地区大量种植水稻,形成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水稻是一种喜湿喜高温的农作物。
【过渡】通过对北方地区的学习,我们知道北方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北方成为旱作农业区,那为什么南方地区成为水田农业区,这和南方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了解一下地形。南方地区的地形与其他地区差异很大,相比北方地形比较单一,南方地形较复杂,请同学们找到这些众多的地理事物。
【讲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四川盆地土壤颜色为紫色,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众多的石林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东南丘陵是低山丘陵的总称。
【提问】你记住这些地理事物了吗?说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学生活动】学生到黑板指图
【评价】指图位置很准确
图中有巫山和雪峰山两条二、三阶梯的界山,把他们连起来,我们会发现其东西两侧地形差异明显。
【提问】请同学们完成第二题。
【讲解】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在45页第二段画出。
【过渡】复杂的地形加大了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同一纬度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气温无差异,可实际上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要高,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完成此题。
【评价】为什么四川盆地不受寒潮影响?哪位同学帮助一下这位同学。
回答很到位。同学们写在第46页的活动题上
活动三:南方地区的气候
【提问】气候除了受地形的影响,还受纬度和海陆因素影响,在这3种因素影响下南方的气候又有什么特点?。完成1、2
【讲解】不同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不同,你能否说出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在南方水稻一年可以收获2到3次。
【过渡】如此的气温与降水决定南方形成了怎样的气候?请完成第1题。(在46页第一段画出)与北方相比这里气候湿热。
【提问】根据上述分析,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成为水田农业区的条件 ?
【评价】还有补充吗?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总结了一下,一起看一下。(在47页第一段画出,留一分钟记忆)
【提问】通过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学习,你能否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评价】还有补充吗?这位同学回答很全面。如果我们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知道了这些,同学们能顺利完成此题吗?
活动四:南方地区的农业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南方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湿热,在这种条件下,除了种植水稻,还有哪些农作物和农产品? 我把这些农作物和农产品分成三大类。读图找出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提问】这些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在哪里?一起来看一下,水稻
【过渡】南方地区这些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在适宜它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体现了发展农业的哪个原则?
南方气候湿热。在这种湿热的气候下,南方不仅盛产以上农作物及农产品,还形成了其特有的自然景观。这里形成了我国的红土地,这里树木长青,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这里河湖密布,渔业发达。
【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我们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自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3、收获与分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根据学习目标,说说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看来同学们收获不少,老师准备了一些问题来考考大家。
【结束语】今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位置
地形
农业
气候
工业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评测练习
(1)、某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2)、图5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读图,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山脉: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2.地形区: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3.河流: E ___________
4.海域: F ___________
5.本区气候 ,耕地多 为 ,粮食作物以 为主,经济作物 。
课件33张PPT。执教者:
单位:济宁市第八中学
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运用地图,正确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文字等资料,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农业、农作物)、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1、青藏高原、秦岭、淮河、东海、南海
2、指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位置水稻粮食作物水田农业区喜高温喜湿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岭、横断山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在地图上标出。ACBDHFE填图竞赛地形区:A、B、C、D 、 E
山脉:F、G、H、IGI平原高原盆地丘陵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温暖,为什么?
四川盆地北面高山(秦岭、大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2、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
寒潮路径西双版纳广州 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西双版纳广州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合作 议 惑纬度海陆温度带:亚热带、热带1、说出秦岭淮河南北的气温(一月)、降水地理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干湿地区:湿润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湿热水田农业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成为水田农业区的条件 ?1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2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精彩 展 示 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土壤水源气候地形农业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其西部土壤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读材料分析西部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地形为平原3、气候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2、土壤肥沃经济作物:水果:读图找出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柑橘、香蕉、菠萝茶、竹、橡胶、甘蔗、油菜、棉花找出这些农作物和农产品主要分布地区。水稻甘蔗、橡胶
香蕉、菠萝茶、竹、柑橘油菜、棉花水稻水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山区河谷缓坡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热带合作 议 惑南方地区农业生产体现了 原则 .因地制宜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树木常绿
常绿阔叶林河湖密布 渔业发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1.运用地图,正确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文字等资料,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农业、农作物)、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某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C图5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D 读图,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CBAEDF1.山脉: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2.地形区: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3.河流: E ___________
4.海域: F ___________
5.本区气候 ,耕地多
为 ,粮食作物以 为主,经济作物 。
武夷山秦岭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南海湿热水稻水田茶、竹、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