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01 知识管理
1.生物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能________;能________;能________;能对外界刺激________;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外 形:标出眼、口、足、壳、触角的结构。
爬 行:蜗牛能爬行,爬行时________(填“留下”或“不留下”)痕迹。
视 觉:用书本遮在它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 觉: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反应,________部位最敏感。
听 觉: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的反应。结果蜗牛________。
味觉和嗅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面0.5厘米处,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蜗牛前方用滴管分别滴几滴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蜗牛的感觉:以上探究说明,蜗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基本上没有________。
02 基础题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会唱歌的机器人 B.落光叶子的银杏树
C.缓慢爬行的蜗牛 D.憨态可掬的黑猩猩
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触时,展开的叶子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变异现象 B.生长现象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 D.繁殖现象
3.(青岛中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4.小虎在寻找蜗牛时,记录了不同环境下发现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据此,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环境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1
水槽边的石头下
11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5.观察蜗牛应选用的观察工具是( )
A.显微镜 B.肉眼观察 C.望远镜 D.放大镜
6.仔细观察蜗牛,你会发现它有如下特点( )
A.蜗牛的眼长在触角上 B.三对腹足 C.有一对斧足 D.一对触角
7.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红杏伸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小杏树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能慢慢长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4)“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5)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_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
03 中档题
9.(淮北中考)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10.农民伯伯在采摘蔬菜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叶片被小动物吃掉,而小动物经过的菜茎上会留有黏液,形成这一现象的小动物可能是( )
A.蝗虫 B.蝴蝶 C.蜗牛 D.小鸟
11.为了不惊动蜗牛,以便用放大镜观察到蜗牛触角上双眼,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前后移动蜗牛 B.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 D.将蜗牛放在放大镜上
12.(滨州中考)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花草树木。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都能排出代谢废物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够运动的都是生物
B.能生长的都是生物
C.只有少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银杉树属于生物,掉落的树叶不属于生物
15.(舟山中考)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04 拓展题
16.学校的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甲、乙、丙三位学生结伴同行,因为对捕捉地点出现分歧而单独行动,甲向背阳潮湿的田垄边走去,乙向向阳干燥的高地上走去,丙走进了水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其中一人捉到的蜗牛特别多。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
(1)捉到蜗牛特别多的这位同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放大镜下观察蜗牛,可看到蜗牛头部有_______对触角,其中______(填“大”或“小”)触角的顶端各有一个眼。
(3)用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4)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蜗牛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将蜗牛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管理
1.生长 繁殖后代 呼吸 有反应 2. 留下 向阴暗的地方移动 有 触角 没有反应 触角会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朝蔗糖溶液方向移动 视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基础题
1.A 2.C 3.D 4.B 5.D 6.A 7.D 8.(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够繁殖后代 (3)需要营养 (4)生长 (5)生物
中档题
9.D 10.C 11.C 12.D 13.A 14.D 15.D
拓展题
16.(1)甲 (2)2 大 (3)触角 壳 口 (4)足 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亮的黏液带 (5)放回蜗牛原来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