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密度(3课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物质的密度(3课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20 20:52:35

文档简介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分组实验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01  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
1.巩固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巩固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学习依据密度公式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实验过程】
1.测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体积为V1;
(3)把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二者总体积为V2;
(4)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
2.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问题与讨论】
1.测量石块的密度时,能不能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其质量?
2.测液体密度时,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样安排实验顺序是否合理?
3.若被测固体密度较小,把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这时应如何测量其体积呢?
             
02  实验突破
1.(德州中考)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6.8克
B.石块的体积是18厘米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千克/米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2.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3.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其中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4.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克,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克,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克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克,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约为(  )
A.0.92×103千克/米3    B.1.1×103千克/米3
C.1.2×103千克/米3    D.11×103千克/米3
5.(河南中考)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______克。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克,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已知ρ水=1.0×103千克/米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克/厘米3。
6.(滨州中考)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________(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________克,体积为________厘米3,冬枣醋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
7.(台州中考)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这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图。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________克/厘米3。
8.(本溪中考)小强想测量标有净含量是“250毫升”的舒化奶的密度,请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
(1)小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这盒舒化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盒与舒化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_克。
(2)小强把包装盒打开,将盒中舒化奶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如图乙所示),称得包装盒的质量为11.4克,则他测得的盒中的奶的质量是________克,利用舒化奶的“净含量”求得它的密度为ρ奶=________克/厘米3。若牛奶的“净含量”标注准确,他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__。
(3)小强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舒化奶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测出图乙中塑料杯和舒化奶的总质量m1;
②用记号笔在塑料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舒化奶擦干塑料杯,用天平测出塑料杯的质量为m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________的质量为m3;
④舒化奶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分组实验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报告
【问题与讨论】1.不能。因为如果先测量石块的体积,石块表面会沾有水,此时测量出的石块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石块密度也偏大。 2.不合理。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有残留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 3.密度小于水、不能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一般采用压入法,即用细针或细金属丝把漂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
实验突破
1.D 2.C 3.A 4.B 5.(1)游码未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①18.6 ②30 ③0.62 6.(1)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2)A (3)44 40 1.1 7.1.12 8.(1)271.4 (2)260 1.04 小 (3)③将塑料杯中倒入水到记号处 塑料杯和水 ④ρ水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01  知识管理
密度
定  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  式:ρ=________,ρ表示密度,________表示质量,________表示体积。两个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换算关系:1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明:“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固体、液体用去一部分后,质量和体积同比例变化,密度不变;气体具有充满整个空间的性质,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因此,密闭容器内的气体用掉一部分后密度变小。
02  基础题
1.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2.关于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小的物体,质量一定小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一定相等 D.质量相等的物体,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大
3.一支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4.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5.(眉山中考)有一体积为20厘米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千克/米3
6.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________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7.新化白溪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测得一块腐乳质量如图所示,体积约为10厘米3,则其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3  中档题
8.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 ℃、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9.(广州中考)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10.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
A.4/5 B.5/4 C.2倍 D.1/2
11.体积为0.5米3的木块,质量为200千克,它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两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12.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1/3,将乙切去2/3,则剩下的两块矿石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________ρ乙。
13.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ρ酒精<ρ水<ρ盐水)
04  拓展题
1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
80
5
20
16
80
6
30
24
80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五一”期间,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5.6克,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5.2克。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65克,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参考答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知识管理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m V V= m=ρV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1000 1.0×103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一些
基础题
1.C 2.D 3.A 4.C 5.B 6.质量 不变 变小 7.1.2×103 不变
中档题
8.D 9.C 10.B 11.0.4 3∶1 1∶1 12.1/2 13.千克每立方米 不能 大于
拓展题
14.(1)甲(或乙)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2与5、3与6) (3)甲(或乙)液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或甲液体与乙液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15.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即V盖=V水===15.2厘米3 这种材料的密度ρ===3克/厘米3=3×103千克/米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55厘米3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2课时 密度的应用
01  知识管理
1.密度的简单应用
鉴别物质: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我们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先测出被鉴别的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确定它属于哪种物质。
计算质量:对于一些质量太大,无法用仪器直接测出的物体,可以通过查得或测得该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m=________求解质量。
计算体积:对于一些不便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可以先测出其________,然后从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V=________求解体积。
注  意:由于只通过密度鉴别物质并不完全可靠,因此要想知道一个物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还要根据其他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硬度、透明度、可燃性等)来判断,有的甚至还要结合化学方法才能判断出来。
2.密度的实际应用
应  用:(1)地质勘探队员根据样品的密度,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2)农民利用风力扬场,对饱满麦粒、瘪粒、草屑分拣;(3)农业上,利用盐水漂浮选种;(4)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的浓度(注:一般用液体密度计);(5)交通工具、航天器材中,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6)产品包装中,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达到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等目的;(7)化学实验中,萃取实验将不同的两种物质分离开来,也是利用了密度不同的实例。
02  基础题
1.在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制的,鉴别的方法是(  )
A.称得质量最大的是纯金的 B.可以观察金属的光泽
C.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是纯金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古代拉弓时要佩戴扳指,借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经测量一扳指质量为19克,体积为15厘米3,则该扳指的质地可能是(  )
几种物质的密度:(×103千克/米3)
物质
玉石
犀牛角
塑料
陶土
密度
2.5~2.8
1.2~1.5
0.8~1.2
1.5~2.0
A.玉石 B.犀牛角  C.塑料  D.陶土
3.(德州中考)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
4.(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5.电影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混凝土块”是由密度很__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工厂中为了减轻机器工作时的震动,它的底座常用密度________的材料。
6.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7.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________而能够上升的,当热气球加热时,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
03  中档题
8.(岳阳中考)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千克/米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米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千克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9.(枣庄中考)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表如图所示。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克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厘米3
20
40
60
80
A.20克,0.8×103千克/米3 B.60克,0.8×103千克/米3
C.60克,1.0×103千克/米3 D.20克,1.0×103千克/米3
10.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克、60克,体积分别为16厘米3、12厘米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克/厘米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克/厘米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克/厘米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克/厘米3
11.为了寻找反物质或暗物质,中、俄、美等几十个联合国研制并于1998年用航天飞机发射了“α-磁谱仪”,其核心是我国研制的永磁体,其质量达2吨,这个永磁体主要材料是铁质,外形是一个体积为0.9米3的圆柱体,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估计它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实心的。(ρ铁=7.9×103千克/米3,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2.近日,某地新出土一件珍贵文物,某厂家根据文物的大小和形状,用铜制作了一批和文物大小相同的纪念品,质量为890克。
(1)如果真实文物的质量为1.5千克,那么这个文物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2)如果这个文物是纯金的,质量应为________千克。(ρ铜=8.9×103千克/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汕尾中考)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克,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克,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克,这个容器的容积是________厘米3,此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4  拓展题
14.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克,装满酒精(ρ酒精=0.8克/厘米3)时的总质量是350克,则该空瓶的容积是(  )
A.400厘米3 B.350厘米3 C.250厘米3 D.200厘米3
15.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600克,体积为52厘米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克/厘米3和8.9克/厘米3。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参考答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2课时 密度的应用
知识管理
密度ρ 体积V ρV 质量m 密度ρ 
基础题
1.C 2.B 3.C 4.D 5.小 大 6.小 上升 7.小 不变 变大 变小
中档题
8.B 9.D 10.B 11.2.2×103 不是 12.(1)15×103 (2)1.9 13.500 0.8×103 不变 
拓展题
14.C 15.(1)ρ===11.5克/厘米3 (2)假设售货员的说法是正确的,则:V金===15.5厘米3 V铜===33.7厘米3 工艺品的密度:ρ′===12.2克/厘米3 这与实验结果是相悖的,所以售货员的说法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