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二)
01 考点追踪
考点1 物态变化的识别
【例1】 (重庆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解析】 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逐渐消失,水珠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电熨斗冒出“白雾”,是电熨斗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 C
【方法归纳】 在判断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该过程物质的初态和末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解题,根据物质前后的变化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1.(黑河中考)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2.(河南中考)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3.(常州中考)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________(填“吸”或“放”)热。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止住泄漏。
考点2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
【例2】 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解析】 沥青是非晶体。根据图像可知,A、C选项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A、C是晶体;图像B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D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非晶体凝固图像。
【答案】 B
【方法归纳】 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时首先看物质的凝固或熔化图像,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增大而减小,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若物质是晶体,图像中会有一段温度随时间增大而不变的过程,非晶体图像则没有。
4.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需要吸热
第4题图 第5题图
5.(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分钟。
02 复习精练
1.土笋冻晶莹剔透,清香软嫩,滑溜爽口,是厦门的特色小吃。土笋冻主要原料是环节动物土笋(学名叫海星虫),含有胶质。经过熬煮,所含胶质完全溶解于水中,冷却后便冻结成土笋冻。关于这个“冷却冻结”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凝华 放热 B.凝华 吸热 C.凝固 放热 D.凝固 吸热
2.(葫芦岛中考)下列所给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渐渐变小的冰雕 ④寒冬树上的雾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盘锦中考)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4.香蕉也能钉钉子?如图所示,在香蕉上浇上适量的液氮,由于液氮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从香蕉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香蕉结构发生变化,坚硬无比。
5.(淮安中考)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
6.(德州中考)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试管中冰(或水)受热________。
(2)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他们发现:冰和水升温快慢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加热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物体温度/℃
-6
-4
-2
0
0
0
0
1
2
3
(3)小军同学提出: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汕尾中考)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参考答案
章末复习(二)
考点追踪
1.D 2.D 3.凝华 放 凝固 4.C 5.乙 70 10
复习精练
1.C 2.D 3.D 4.汽化 吸收 5.升华 凝华 3 410 6.(1)均匀 (2)比热容 (3)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7.(1)B 左 (2)99 小于 (3)停止加热 (4)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