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4课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4课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20 21:12:36

文档简介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
01  知识管理)
1.物质的溶解性
定  义: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有限的__。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影响因素:溶质、溶剂的种类,温度高低,气压大小。
注  意: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结  论:(1)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__氢氧化钠__。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__硝酸铵__。
     (3)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02  基础题)
1.夏天用脸盆接自来水静置后,盆壁会出现小气泡,而冬天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C)
A.夏天的自来水里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没有
B.夏天的自来水里没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有
C.夏天气温高,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往外跑
D.冬天气温低,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不会往外跑
2.物质在溶解时会发生温度改变,它与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D)
A.有的温度会升高,是放热
B.有的温度会降低,是吸热
C.有的温度不变,放热和吸热等效
D.以上说法都有理
3.一定质量的蔗糖放入一定体积的水中,搅拌后比不搅拌时溶解加快,说明(B)
A.搅拌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B.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
C.蔗糖在水中只要搅拌就可以无限制地溶解
D.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4.下列不属于影响蔗糖溶解于水中快慢的因素是(A)
A.水的质量 B.颗粒是否成粉
C.水温 D.是否搅拌
5.物质溶于水中,常常会伴随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降低的是(D)
A.食盐晶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硝酸铵固体
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7.物质的溶解能力随__温度__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增强__;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__越弱__。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__越强__。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__不同__。
8.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__气压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儿,这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还与__温度__有关。
                
 03  中档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无限制溶解食盐
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C.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
D.气体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11.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D)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
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
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12.用凉开水养金鱼,金鱼就会死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B)
A.凉开水温度太低
B.凉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太少
C.凉开水中没有养料
D.凉开水中存在细菌
13.在20摄氏度时往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两药匙蔗糖后搅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药匙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C)
A.降低水的温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
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够溶解的数量就越多
C.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D.在20摄氏度时,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两药匙的蔗糖
1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该物质是(B)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15.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Ⅰ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实验编号
温度
溶剂
种类
溶剂
体积
加入固
体质量
溶解
情况
实验Ⅰ
20 ℃

10毫升
5克硝
酸钾
部分
溶解

20 ℃
酒精
10毫升
50克硝
酸钾
几乎
不溶解

20 ℃

10毫升
5克
食盐
部分
溶解

80 ℃

20毫升
5克硝
酸钾
全部
溶解

80 ℃

10毫升
10克硝
酸钾
全部
溶解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在煮汤时放一些香油和味精,使汤更加鲜美,搅拌后发现,香油总是漂浮在汤的表面,而味精却看不见了,这说明__在相同条件下,味精可以溶解在水中,而香油不可以溶解在水中,即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__。
17.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__快慢__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__质量__一定,水的__体积__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可能影响的因素有:__食盐颗粒的大小__、__水的温度__、__是否搅拌__。
18.(北京中考)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验证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__。
 04  拓展题)
19.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1)问题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吗?
假设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取一杯雪碧,给它微微加热。
实验现象:__气泡增加__。
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__小__。
(2)问题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
假设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按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①活塞往外拉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有气泡产生__。
②活塞往里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无气泡产生__。
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__大__。
(3)问题3:__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__?
假设3:__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__。
设计实验:__取等量的食用油注入上述装置中,做实验,并进行对比__。
实验现象:__气泡产生数量不等__。
得出结论:__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__。
第2课时 饱和溶液, 
 01  知识管理)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  义:在__一定温度__下,在__一定量的溶剂__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饱和__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不饱和__溶液。
注  意:(1)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若改变溶剂的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这种溶质”: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饱和,对另一种溶质可能不饱和。如: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能溶解硝酸钾等,即该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硝酸钾等的不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为:
         不饱和溶液
说  明:气体与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不饱和溶液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2.浓溶液和稀溶液
定  义:溶有较多溶质的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为稀溶液。
注  意:(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02  基础题)
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均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C)
A.是很浓的溶液
B.含100克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克该物质的溶液
3.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5.在一定条件下,将5克食盐放进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沉积有1.4克食盐,此溶液的质量为(D)
A.15克 B.16.4克 C.11.4克 D.13.6克
6.从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部分,测得它的密度是a;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它的密度应该是(C)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变化不定
7.(来宾中考)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B)
8.(丽水改编)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03  中档题)
9.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用开水泡了一杯白糖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10.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11.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
12.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的依据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D)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13.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中加入水,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情况是(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4.科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上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饱和溶液既可能为浓溶液,也可能为稀溶液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区域__Ⅲ__(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加氯化钠__或__蒸发水分__。
 04  拓展题)
15.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试分析小球在液面处的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解: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食盐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①__可加入如硝酸钾等不反应的其他晶体__;
②__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__;
③__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__。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01  知识管理)
1.溶解度
定  义:在__一定温度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100克溶剂__里达到__饱和状态__时所溶解的__质量__,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
四 要 素:(1)条件:一定__温度__下;
     (2)标准:在100克__溶剂__里;
     (3)状态:达到__饱和__状态;
     (4)单位:__克(g)__。
公  式:S=×100(克)
2.溶解性等级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
(20 ℃)
<0.01克
0.01克
~1克
1克
~10克
>10克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1)溶解度表(会查看)。
     (2)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增大__(陡升型),代表物质是__KNO3__;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平缓型),代表物质是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下降型),代表物质是__Ca(OH)2__;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
 02  基础题)
1.在20 ℃时,可用物质在100克水中溶解的质量,将物质分为易溶、微溶、可溶、难溶四个等级,易溶物质是指(D)
A.小于0.01克 B.小于1克
C.大于1克 D.大于10克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C)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水
3.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D)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钾 D.氮气
4.下列有关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D)
A.20 ℃时,18.0克NaCl溶解在5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克
B.36.0克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克
C.20 ℃时,36.0克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克
D.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0克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克
5.20 ℃时,下列4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D)
A.1克物质溶解在10克水里
B.150克物质溶解在1 000克水里
C.24克物质溶解在300克水里
D.0.3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6.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
度/克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氯化铵的溶解性属于(A)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由上表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
(3)在20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铵,形成的是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 ℃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1∶2__。
7.已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义:__在60____℃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110克__。
(2)在60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为__11∶10∶21__。
(3)此温度时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加入120克呢?
解:加入80克硝酸钾时溶液不饱和;加入120克硝酸钾时,溶液饱和。
 03  中档题)
8.在t ℃时,某A物质的溶液先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2克无水晶体,再恒温蒸发20克水,析出5克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t ℃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t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克
C.t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
D.t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9.小明用冷水配制了大半杯饱和的硝酸钾水溶液,溶液的温度是20 ℃,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把它用酒精灯加热后(溶液、球体积变化忽略),小球将(C)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确定
10.20 ℃时,1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克A物质,50 ℃时,15克B物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D)
A.A=B B.AC.A>B D.无法比较
11.(丽水中考)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2.(长沙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13.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氧气,目的是__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__,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的原因是__温度升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水面与空气接触,溶解的氧气多一些__。
14.(陕西中考)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KNO3__。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__不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167.6__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04  拓展题)
15.一定温度下将a%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等温蒸发10克水,得到m克无水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20克水,得到3m克无水晶体,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B)
A.10m克 B.20m克 C.30m克 D.克
16.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温度( ℃)
10
40
65
75
剩余固体(克)
261
175
82
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10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克)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1)由题意知:10 ℃和40 ℃时,还有硝酸钾没有溶解,所以,10 ℃和40 ℃时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据此计算,设所加水的质量为x,
= x=200克
(2)比较65 ℃与75 ℃时剩余固体质量知,杂质质量为82克,10 ℃时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为:×200克=41.8克,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61克-82克+41.8克=220.8克
第4课时 溶液的配制
01  知识管理)
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  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溶质质量__与__溶液质量__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公  式: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100%=____×100%。
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__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__。
                 溶液的质量=____。
注  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的溶液浓度越大。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依  据:溶液稀释前后,__溶质__质量不变。
注  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
3.溶液的配制
步  骤:(1)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3)溶解;
     (4)装瓶并贴上标签。
 02  基础题)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
A.100克水中溶解有10克氢氧化钠
B.10克溶液中含有1克氢氧化钠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D.把5克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克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从1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毫升,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A.8%   B.10%   C.12.5%   D.80%
3.配制50 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 克
C.用10毫升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一定温度下,蒸发某溶液至有少量晶体析出时,保持不变的是(C)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将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入水的质量为(D)
A.10克 B.50克
C.90克 D.100克
6.(绍兴中考)20 ℃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A__(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__941__克。
                
 03  中档题)
7.现有100克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A)
A.蒸发掉50克水 B.蒸发掉一半溶剂
C.加入20克溶质 D.加100克20%的该溶液
8.向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200克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B)
A.10% B.5% C.2.5% D.20%
9.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食盐并充分搅拌,用纵坐标表示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用横坐标表示实验进行的时间(t),其中正确的是(B)
10.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则S与A数值上的关系是(C)
A.S=A B.S<A
C.S>A D.无法确定
11.①、②、③、④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克水,在20 ℃时,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克、9克、36克、18克的NaCl,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20 ℃时,如果①②中的物质混合后刚好达到饱和,则④中溶液一定饱和
12.已知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现将等体积90%和10%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
A.>50% B.=50% C.<50% D.不能确定
13.(金华中考)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克、10克、5克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C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A≥B>C__。
14.20 ℃时,往25克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得滤液34克,则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26.5%__。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36__克/100克水。
15.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③②①④__(填序号)。
(2)该实验中应称蔗糖的质量是__7.5__克,A操作中实际称量结果为__6.5__克(1克以下用游码)。
(3)该实验中应取__42.5__毫升水,量筒的规格应为__50__(填“10”或“50”)毫升,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__最低处__保持水平。
(4)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加速蔗糖溶解__。
(5)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①②__。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16.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
(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
=525厘米3,即525毫升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解: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630克×=180克
  04  拓展题)
17.向100克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②③④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18.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克链霉素溶于水制成4.0毫升溶液A;
②取0.1毫升溶液A加水稀释至1.0毫升得溶液B;
③取0.1毫升溶液B加水稀释至1.0毫升得溶液C;
④取0.1毫升溶液C加水稀释至1.0毫升得溶液D。
由于在整个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1克/厘米3,试求:
(1)溶液A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25%__;
(2)溶液D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0.025%__;
(3)1.0克链霉素可配制__4__000__克试验针药液(溶液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