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学写游记
范文示例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那么,写作游记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1.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会忽东忽西,来回交叉,甚至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便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也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完整印象。2.突出景物特征。
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3.交代相关知识。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在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4.融入独特情感。
游记对于画面的描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独特的情感。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景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定点观察某处景物思路写法选择立足点,注意观察角度审题选材山峦了解山的特点搜集与山有关的文化了解建筑的具体特征搜集与建筑有关的文化交代景物的特征按照观察顺序写作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定点观察景物、自拟题目示例:东岳泰山、岳阳楼等表达独特的感受建筑狼山观江海
狼山因坐落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显得特别突兀高大。①
站在山顶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泊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派壮观景象!②
辽阔的江海平原,从山脚下一直伸到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浩渺,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③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④范文赏析品析:
①交代位置:突出其因特殊的位置而“突兀高大”的特点。
②写俯视所见。选择“马路”“楼房”“江面大轮船”“码头大吊车”等几处景物,突出俯视景象壮观的特征。
③详写站在山上远望江海的景象,突出景观的壮丽。
④引用诗句:引用王安石的诗句,赞美在狼山上所见到的美景,突出主题。名师点评:
1.抓住特征突出重点。短文描写景物,能抓住特征,如写俯视长江抓住了在俯视角度下所看到的江边马路、楼房、江面大轮船、码头大吊车等景物,勾勒了整体轮廓,突出了壮观的特征。
2.融情于景,写出感受。作者在写景中,除了将热爱之情险于所描绘的景物中,又能直抒胸臆,抒写自己观景的感受,如“好一派壮观景象”“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等。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写游记思路写法引用古诗词名句审题选材游西湖了解西湖风景的特点搜集与西湖有关的文化了解黄山的特征搜集与黄山有关的文化点题引出下文按照游览顺序组材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记游类游记、自拟题目示例:游西湖、游黄山等表达赞美、热爱之情游黄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游西湖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今天要去的就是这独一无二的西湖!①
乘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西湖。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湖边垂着的柳枝,柔软的茎,细腻的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似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扭动着她婀娜的腰肢。柳枝翠色欲滴,嫩绿的柳叶,春意盎然,宛若一片片小花瓣,把垂柳点缀得美不胜收。②
西湖的水波光粼粼,闪闪发光,好像一块熠熠生辉的五彩石,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交相辉映,很是好看。一湾碧水,清明澄澈,映照着我的脸庞。乘着小舟,漂荡在纯净的湖面上,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③范文赏析我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轻轻用指尖一弹那水,啊,真凉爽!水面,荡起了阵阵连漪,仿佛女孩脸上漾出的笑容,煞是美丽。西湖水冰凉舒畅,此时的我真想扑向水面,感受西湖水无与伦比的魅力。
湖水似乎是静止的,又好像在缓缓流动,它流进我的心田,用静谧把我包裹,我感受到了无限的美好。④远远望去,湖面仿佛与天际交汇,水天相接,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小舟上戏水,水的声音清脆至极,像交响曲。此时的小舟,上下起伏,让我飘飘似仙,如同步入仙境,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⑤西子湖畔,也恍如仙境。各色的花,五彩斑斓,散发着迷人的气味,沁人心脾。泥土散发着独特的清香,与雨后的清新相混合,令人心旷神怡!湖的两边,绿树浓荫,即使是烈日骄阳,也奈何不了。树木郁郁葱葱,层层叠叠,像一道翠绿的屏障,躲在下面,聚凉爽于一身,占阴凉为已有。鸟儿在头顶盘旋,蝴蝶在身边飞舞,真是惬意极了。⑥
西湖的荷花也很美。夏日,湖的边上,有着荷花的妩媚;湖的四周,弥漫着荷叶的清香。荷花是淡粉的,给人以柔柔的感觉。这粉色由深到浅地渐变着,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好看。⑦
怪不得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杭州最美的风景线!⑧
品析:
①引用点题:开篇引用诗句点题,开门见山点出游览的地点——西湖。
②妙用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湖边的柳枝、柳叶,生动形象。
③正面、侧面相结合:描写西湖的水,先正面描写水波、水色,再从侧面烘托,写“映照着我的脸庞”,突出湖水波光粼粼、清澈的特点。
④写湖水“用静谧把我包裹”,真切表现了“我”陶醉其中的美妙感受。⑤引用诗句:引用诗句,既为西湖美景增添诗情画意,又真切表现了荡舟西湖的愉悦感受。
⑥变换观察角度,写西子湖畔的美景。花、泥土、树木、鸟儿、蝴蝶等。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⑦多种感官并用:描写荷花,运用了视觉、臭觉、触觉,多角度写出了荷花的美。
⑧引用俗语:引用俗语,突出西湖的美。同时照应开头、点题。名师点评:
1.引用诗词和俗语。文采飞扬。文章开头引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中间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结尾引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湖之美。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西湖的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如“湖水似乎是静止的……用静谧把我包裹,我感受到了无限的美好”“树木郁郁葱葱……真是惬意极了”。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 》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参观思路写法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审题选材展览:书画展览、文物展览等纪念馆:图片、文字、事迹等博物馆:自然、人类文化遗产等确定主题,明确方向按照参观先后顺序组材抓住特征,区分主次参观类游记、半命题作文参观对象:纪念馆、博物馆等点出教益或启发参观上海博物馆
一个周日的上午,我们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参观了上海博物馆。(1)
巍峨、壮观的上海博动馆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与自然博物馆隔路相望。(2)步入博物馆大门,我们来到一楼古代青铜馆。(3)这里陈列的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讲解员向我们介绍道:“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青铜器工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以造型雄伟、细致考究闻名于世……”(4)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的心早已飞到那一件件艺术珍品面前。
走进第一陈列室,这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青铜器——鼎。有一座名叫“大克鼎”的鼎,是西周时期铸造的,距今几千年了。它造型古朴,沉稳坚实。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腹略鼓而垂,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5)范文赏析随着队伍前行,我们又参观了第二、第三陈列室,然后来到了第四陈列室(6)。这里陈列的是青铜器中的珍品,它们小巧玲珑,雕刻精细。我最喜欢的是陈列在橱窗中间的一只“小公牛”。它的名字叫“牺尊”,铸于春秋晚期。它整个外形像一只威武的小公牛,鼻孔里有个吊环,两个硬邦邦的牛角神气地翘着,很惹人喜爱,四个粗壮的蹄子支撑着全身,你不细看真会以为它是一头勇猛的小公牛呢。其实,它只是一只装饰性的温酒壶。(7)
望着这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古代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血汗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物,他们真了不起啊!(8)接着,我们走进了二楼陶瓷陈列室。(9)陶瓷工艺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时,就有了用黏土烧制成的陶盆,这项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使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陶瓷珍品,像秦始皇兵马俑、景德镇瓷器等。
最后,我们登上三楼参观中国历代绘画馆,欣赏了各朝代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人物。我最喜爱元代画家钱选的名作《蹴鞠图》。画面展现了宋朝王室贵族踢球的情景。画中六人的面部表情逼真,各不相同,有的皱眉,有的急躁,有的冷笑,真是活灵活现啊!(10)
下午三点多钟,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上海博物馆。(11)品析:
(1)开篇点题:点明参观的时间、对象,领起下文。
(2)交代位置与整体特征,用语简洁。
(3)提示行踪: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行踪。
(4)引用:引用讲解员的话,一是概括青铜器的重要地位及意义,二是激发大家一睹为快的好奇心。
(5)详细介绍:介绍第一陈列室中的青铜器,重点介绍“大克鼎”,突出重点。(6)详略结合:详写第四陈列室,略写第二、三陈列室。
(7)突出重点:重点介绍“牺尊”,生动细致的描述,不仅突出了“牺尊”的特征,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8)直抒情感:由精美的艺术品,自然生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9)交代行踪:略写二楼陶瓷陈列室。
(10)简要交代参观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有的……”,运用排比,把“画中六人的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11)点题、照应:点明题目,照应开头,自然收束全文。名师点评: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记叙了参观上海博物馆的经过,详写了一楼的青铜器,略写了二楼的陶器、三楼的中国古代绘画展览。而一楼又重点写了第一、四陈列室,第二、第三陈列室则一笔带过。
2.顺序井然,融入情感。文中不断变换行踪,顺序井然。介绍时抓住特征,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一方面高度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另一方面也洋溢着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