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五课件(含素材)∣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百花园五课件(含素材)∣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1 19:32:31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语文百花园 五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五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
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
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
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
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
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五、补充练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六、拓展与交流
1、默读三人对话,思考今天交流的主题。
2、分角色读对话,交流本单元课文的不同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3、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属于怎样的叙述顺序?
4、我们习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2、指名朗读,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1)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
(2)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
(3)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
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第三课时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去哪?假如自己是旅游大使,明确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第四、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三、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起来交流。
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开始起草。 介绍一种美食——西安羊肉泡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范文】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鲜、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泡馍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的羊肉汤。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简单讲评 ,完成习作
1、继续打草稿。
2、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大家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