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5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5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20 17: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1、4题。
本课时主要教学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呈现了4名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从这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方向的学生看到的。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做一做和练习一的1、4题呈现了丰富的观察素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观察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积累观察经验。
(二)核心能力
观察物体这节课在积累直观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辨析,建立所观察到图形的清晰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玩偶,能说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尝试总结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在辨认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时,能抓住其独特的特征,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正确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五)学习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观察物体》教学课件、《观察物体》基础作业、飞机模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请你的家长做模特,用手机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拍照,仔细观察四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
为什么盲人认为的大象各不相同呢?
小结: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有趣的故事引入,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切合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物体上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实物观察
(1)实践观察,体会不同
请每组同学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飞机模型放在四人中间。四个同学分别坐在模型的前、后、左、右的位置。仔细观察模型,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看同一个飞机模型,而看到的结果不同呢?
指名交流
小结:不同位置看到的飞机模型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顺时针移动位置再继续观察飞机模型,先想一想你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
小组四人依次顺时针移动一个位置观察模型。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四人依次说出看到的模型的重要特征,其他同学判断他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
(2)观察对比,区分左右
在刚才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从模型两侧观察时,看到的部分非常相像。怎样区分这两个位置观察到的模型呢?你们能想出办法吗?
小组四人分成两组,分别从两个侧面观察,总结区分这两个观察点看到的模型有什么不同。
小结:从不同角度观察时,抓住这个角度所看到的模型的独特之处,才能与其他角度看到的模型准确区分。
3.学习例1
出示例1主题图。
小芳、小红、小明和小亮也像同学们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了玩偶——大熊猫。先仔细观察,再想想看,他们都会看到些什么?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打开课本68页,将小朋友的名字写在对应的图下面。
全部交流,反馈。
小组讨论:怎样准确判断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先想象自己就站在那个小朋友的位置,再仔细观察,想象这个位置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角度看到的大熊猫的独特之处,从下面图中找到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先实践再提高是观察物体必须经过的学习过程。观察实物时,学生可以亲自体验观察到的到底什么样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更利于实践经验的间接使用。在解决例1时,除了要应用观察实物的经验,还要有想象力的参与,对学生是较大的挑战,要有步骤地开展。】
4.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做一做。
仔细观察图片,完成连线。
怎样判断每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个结果?
怎样区分两个女生看到的结果?
(2)课本第70页第1题。
仔细看图,四只小动物在干什么?
大象想请大家帮帮忙,判断一下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打开课本70页,把答案写在第1题的图片旁边。
说说看,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3)课本第71页第4题。
你见过天安门吗?有个小朋友分别从天安门的三个位置为天安门拍了三张照片。你能准确判断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试着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说说你判断的诀窍吧!
小结:在判断②号位置和③号位置拍摄的照片时,有些困难,我们可以想象站在②号位置,看到的天安门在广场的左边,所以应该是左下角的那张。
5.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在判断观察角度时,我们可以用“想象——抓独特之处——判断”的步骤来帮助我们判断。在辨认比较相像的形状时,一定要多想想,多对比哦!
(三)课时作业
1.填一填。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把他的名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答案】小东,小明,小芳。
【解析】小明站在三轮车的侧面,看到的是三轮车的车头和车身,所以应该是第二幅图的样子。小东站在三轮车的车头位置,看到的是车头的全貌,所以是第一幅图的样子。小芳站在车尾,只能看见车斗的尾部,所以是第三幅图的样子。
2.连一连。
【答案】
【解析】小女孩站在琴的前面,看到的是打开的紫色琴盖,看到的是图四,不带帽子的小男孩站在琴的后面,看到的是图一,带黄帽子的小男孩看到的是琴的侧面,而且是琴身在左手边,键盘在右手边,所以是图二,带红帽子的小男孩和他看到的正好相反,所以是图三。
3.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用线连一连。
【答案】
【解析】带帽子的小男孩和我们的观察角度相同,所以看到的是茶杯在左,茶壶在右的样子,也就是图一,扎两个小辫的女孩和他的观察角度相反,看到的是茶壶在左,茶杯在右的样子,也就是图二,扎一个小辫的女孩正对着茶杯坐,看到的是茶杯在茶壶的前面,也就是图三,不带帽子的男孩正对着壶把手坐,看不到茶杯,所以是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