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3.古诗两首 教学课件(2课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3.古诗两首 教学课件(2课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0 18:37:01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古诗二首第一课时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重点)王维(701-761):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偷tōu迹jì浮fú萍píng艇 莲 踪tǐngliánzōng踪迹zōng解解:
踪迹:
浮萍:知道,懂得。
行动所留的痕迹。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叶子下面生须根,花白色。全草入药。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串珠问题:
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
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解:知道,懂得。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这两句诗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导思: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不解”“一道开”这两个词语准确地捕捉了小娃瞬间的心情,刻画了小娃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的情形。导思:你从“不解”和“一道开”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小娃怎样的心情?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核心问题:《池上》描写的是一个小孩偷采白莲回的情景;诗中有环境描写,并通过孩子富有童趣的动作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串珠问题:《池上》中的孩子偷采白莲后撑着小艇回来。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撑、采、回。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偷采 白莲回池上——童真、童心、童趣不解 浮萍开——景美、吸引人《池上》描写了一个孩子偷采白莲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孩子偷采白莲回来的场景。课件40张PPT。第二课时古诗二首3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重点)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代表作品:《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儿童诗指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年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振zhèn意yì欲yù忽hū樾 蝉yuèchán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串珠问题:
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
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
4.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指放牛的孩子。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欲:想要。捕:捉。立:站立。鸣:叫。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这两句诗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导思:画出诗句中的动词,并说一说这几个动词好在哪里。“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忽然”指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视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导思:诗中“忽然”这个词用得很好,你能说一说它好在哪儿吗?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核心问题:《所见》描写的是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这首诗中有环境描写,并通过孩子富有童趣的动作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串珠问题:《所见》中的牧童为了捉蝉而停止唱歌立大树旁。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骑、闭、立。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4.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池上》抓住了孩子的心理来写;《所见》抓住了孩子的动作来写。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动态:骑、振童真
童趣所见   听到:歌声、蝉鸣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所见》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胡令能)  【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写出了一个骑在牛背上欲捕蝉的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描红临写书写这些汉字的时候需要注意:“偷”左窄右宽,“人”稍收敛,第五笔横短,“月”和“刂”分别在竖中线两侧。“迹”是半包围结构,“亦”笔画紧凑,“辶”捺画舒展。“浮”的“氵”呈弧形分布,右上部三点呼应,“子”最后一笔横画稍长。“萍”的“艹”稍宽,“氵”稍小,“平”第二横长。“振”左窄右宽,右部笔画舒展。“意”上部“立”的第二横要长,中部“曰”略扁,“心”三点呼应。“欲”左右等宽,第四笔是点,“欠”撇捺舒展。“忽”上部是“勿”不是“匆”,“心”的三点呼应。积累运用读词语。
小娃 小艇 踪迹 浮萍 牧童 黄牛 歌声 鸣蝉我们可以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理解带点字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第一句话中带点字的意思。
参考答案:1.解:知道,懂得。2.欲:想要。理解表达首先要借助汉语拼音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在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边想边背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点拨:完成本题,首先要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诗中描写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两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参考答案:《池上》一诗中的孩子调皮、可爱;《所见》一诗中的孩子天真、快乐。联系诗句,说说两首诗中的孩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tōu cǎi fú píng zhèn dòng
yì wài hū rán 偷 采意 外浮 萍忽 然1.看拼音,写词语。振 动不解(jiě  jiè) 踪(zhōng zōng )迹
林樾(juè yuè ) 白莲(lán lián ) 2.我是聪明小裁判。(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3.解释下面词语。
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划。知道,懂得。隐藏。分开。树荫。想要。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5.课文学得怎么样,把空填上才算棒!
  《池上》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所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表达的是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对孩子的喜爱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欲捕蝉对田园风光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