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1-26 12: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
江苏省句容第二中学 叶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现象,找出共性,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生活实践价值。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1)通过真空铃实验,利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理解。
【教学资源】
多媒体素材、一把钢皮尺、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支玻璃试管、一把音叉、真空铃实验装置、录音机、蜡烛、土电话、吸管、剪刀
【教学设计思路】
声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主要突出体现两点:一是突出“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以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内容作为素材,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的展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声音引入新课,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主线,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到同学们耳中的?声音在物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快慢相同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这五个问题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声音是什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老师,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声音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下面,首先让我们一起看几段有关声音的短片。
视频:有关声音的短片。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同学们知道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的耳中,被你听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什么?
(板书课题:§1.1声音是什么)
(二)引导探究,进行新课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
1、制造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了许多声音。现在,大家想不想自己也来亲手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生:想。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一把钢皮尺、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玻璃试管、一杯水,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学生进行实验,代表上台演示。)
生:把一把钢皮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把一根橡皮筋绷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或者用钢皮尺在水中搅动发出声音。
生:向玻璃试管中吹气,会发出声音。
……
2、体验声音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都能用所给的器材发出声音。老师还想让大家解决一个问题:以钢皮尺为例,能不能让正在发声的钢皮尺立即停止发声呢?大家可以试一试。
生:能。把正在发声的钢皮尺用手按住。
师:那么,你有没有发现,钢皮尺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生:钢皮尺发声时,会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
师:好。同学们,能不能归纳一下,在自己刚才所做的实验中:
  (1)同一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
师: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两个问题?
生:同一物体发声时,会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的特征是:都在振动。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都很仔细,在听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同时,看到了物体在振动。
师:下面老师介绍一个实验器材给大家,并用它发声。(出示音叉)这叫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它会发出动听的声音(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可以用自己桌子上的音叉试试看,能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
(学生敲击音叉发声)
师:同学们,都能让音叉发出声音。再仔细看看,音叉在振动吗?
师:有的同学有疑问了。那好,下面,让我们先敲击一下音叉让它发生,随即把它放到水面上(演示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敲击音叉发声,并将音叉放到水面上激起水花)
师:同学们看到什么了?
生:水面上有水花产生。
师:水面上有水花产生,说明什么?
生:音叉在振动。
师:音叉在振动,但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到。像这样通过音叉激起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是我们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转化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人讲话时,是什么在振动发声?
生:声带。
师:是声带在振动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把手放在喉咙处感受:讲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师: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吗?
生:感受到了。
3、得出结论
师:通过以上实验和体验,同学们有没有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很好。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1.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在刚才的活动中,利用钢皮尺、纸发声就是固体发声,搅动水发声就是液体发声,对着玻璃试管口吹就是气体发声。
二、探究声音的传播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讲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声音又是怎么传到同学们耳中的呢?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1、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视频:真空铃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底座、闹铃、玻璃罩、抽气机)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
  (1)抽气前,你能不能听到铃声?(能)
(2)抽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的多少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空气变少,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
(3)进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
师:很好。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空气的不断减少,铃声也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
我们推想一下,如果空气全部被抽光,变成真空,我们还能不能听到铃声呢?
生:不能。
师:有空气时,我们能听到铃声;没有空气时,是真空时,不能听到铃声,说明什么?
生: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很好。通过实验和科学地推理,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师:声音是否只能在气体中传播呢?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学生实验:固体传声
先敲敲桌子,听声。再把耳朵贴在课桌上,将另一只耳朵堵上,请同学在稍远处敲桌子,听声。
(提醒学生注意:声音要很轻,以减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干扰)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实验:液体传声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盛有水的烧杯外壁,乙同学敲响音叉并迅速把音叉插入水中。甲同学听是否有声音传来。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于物质。
(板书: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声音举例:(1)渔民用“电子发声器”播放鱼爱听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提高了捕鱼产量;
(2)相传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克服困难,用硬棒来“听”钢琴。(贝多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希望同学们学习他这种不畏挫折,终生追求艺术的精神。)
师:贝多芬听声的这种方式也称为骨传导。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
(学生实验:甲同学捂住乙同学的耳朵,乙同学敲响音叉并迅速把音叉紧贴自己的额头,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那么声音在物质中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先让我们看下面的短片。
视频:水波
用一根竹竿不断地打击水面,会引起水的振动,在水面形成水波,水波以竹竿打击水面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视频:弹簧中的疏密波
师:在刚才的短片中我们看到了水波和弹簧中的疏密波。声音在物质中也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以振动发声的物体为中心,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当声波传入人耳中,引起鼓膜发生振动,人就听到声音了。
(板书:3.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速
师: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你能举出例子说明你的猜想吗?
生: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生:田径比赛时,先看到远处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声音。
师:很多事实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页有关声速的内容。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
生:不同
(板书:4.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小明将耳朵贴在一根长的自来水钢管的一端,小红在另一端敲了一下,结果小明听到两次声音。是什么原因呢?
生: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比气体快,小明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从水管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师:很好。如果在水管中装满水,会听到几次声音?
生:三次。
师:如果把实验放到月球上去做呢?小明能听到几次声音?
生:一次。
三、了解声音的能量--声能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声音能使耳膜振动,那么声音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
实验演示: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师:声波能使其它物体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请大家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视频:声音具有能量。
(板书:5. 声音具有能量)
(三)小结、巩固
1.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有关知识。请你们谈一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4.声音具有能量
2.巩固
想一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涉及到哪几种声音?声源分别是什么?
试一试:拍桌子时会听到桌子发出声音,但看不到桌子在振动。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桌子在振动?
听一听:(1)“土电话”的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吸管小笛”。(课后思考:(1)“吸管小笛”是怎样发声的?(2)为什么用剪刀把吸管不断剪短时,“吸管小笛”发出的声音不同?)
(四)布置作业
1. 制作“土电话” 2. 制作“吸管小笛”
师:下节课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带来让大家欣赏试验。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