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校际教学开放日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14.1、认识内能 教学时间: 2009年11月25日第三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内能的单位,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过程与方法:
3、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4、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事例,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5、让学生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活动,让学生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感悟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
教学难点:
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1、复习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内容是什么?
2、引发学生思考
(1) 让学生阅读课文图14-1(a)、(b)(c)中的现象,了解其中说明了什么?
(2)事例交流、讨论:
(a)、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
(b)、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3、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2)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结论: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物体内部相互作用的分子具有势能。
师:将未知事物跟已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这是科学认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内能
1、内能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J”)。
那么,物体的内能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图14-2(a)、(b)明确:
(1)炽热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多。
(2)液态空气的温度为-2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少。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归纳总结: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少。这就是说,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内能由分子动能和势能组成即受质量、体积、温度的影响,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内能不可能为零。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议一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吗?只要能改变什么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强调加以明确。
师: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你知道吗?
(1)、人用力钻木,会使物体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2)、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它们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2、活动1:探究: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讨论:取一根粗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来回弯折铁丝 用火加热铁丝
与其它物体来回摩擦 做功 放在太阳下晒 热传递
用力钻木 放在热水中
师:请你从身边任意选取一个物体(如文具盒中的直尺、橡皮等)试一试怎样改变它们的内能。
归纳总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3、 活动2: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14-4(a)、(b),讨论问题:
(1)、图(a)中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2)、图(b)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筒里为什么放入棉花?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师: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实例吗?
生:搓手时手变热了
坐滑滑梯滑下时臀部发烫了 内能增加了
钻木取火
师:你知道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吗?
学生交流讨论作答,师总结: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4、活动3: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4-5(a)(b)(c)讨论交流并完成下列问题:
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3)、图14-5所示的三种情况各是通过那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4)、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
学生交流讨论作答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不同物体之间)
内能发生转移 转移到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同一物体之间)
师: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小;实质:能量的转移。
师生共同完成“想一想”后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三、课堂反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 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热量,但内能不一定减小
四、教学小结
学生交流归纳: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知识有哪些?
2、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那些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P70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
§14.1 认识内能
一、什么是内能
1、内能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J”)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七、课后反思
教学开放日
活 动
第 1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