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上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上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21 14: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页例1及5页例2及相应练习内容。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秒”之后,在建立时间观念的基础上,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二)核心能力
学生在解决多样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学习重点
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课件、《时间单位的换算及计算》课时作业、钟表学具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1时=( )分
2时=( )分
你是怎么想的?
(2)从7时30分到7时45分,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二)课堂设计
1. 时间单位的换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时间?(时、分、秒)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2时=( )分
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2个60分就是120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用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
(4)试一试。
4时=( )分 3分=( )秒 1分40秒=( )秒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并订正。
2.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开家,7时45分到学校)
(2)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3)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多种方法。
①数一数: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时30分到7时45分分针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6到9,走了3大格,一大格时5分钟,3大格是15分钟。
②算一算: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钟。
③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回顾反思。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回顾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创设小明上学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进行交流,保证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成了多种方法的产生。在交流与回顾反思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5)巩固练习:
3.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时,( )时=?分,就用几个60分相加,同理,( )分=?秒,就用几个60秒相加;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要弄清楚起始与结束的时刻。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算一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三)课时作业
1.60秒=( )分 2分=( )秒 1分15秒=( )秒
答案:1 120 75
解析:【考查目标一】
2.在○填上“>”“<”或“=”。
9分○90秒 4时○24分 1分30秒○90秒
答案: <、>、=
解析:【考查目标一】学生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时,很容易受已有经验的影响,错把进率当成10,会做出9分=90秒的判断,以此为契机,强调时间单位进率的特殊性。
3. 练习一第8题:算一算,填一填。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二】学生可以借助钟表,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计算。此题内容丰富:有计算结束时刻的,有计算经过时间的,可以全面考察学生计算时间的能力。
4. 解决实际问题。
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
答案:9时15分+25分=9时40分
解析:【考查目标二】求到达时刻,用原来到达时刻+推迟时间=到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