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自相矛盾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1 21:39:25

内容文字预览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 ( ) ( ) ( )
矛 弗 卮 遂
2、解释下列词语。
鬻 : 。
誉: 。
曰 : 。
陷 : 。
或 : 。
以 : 。
何如 : 。
应: 。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 ,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 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
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第一段的示例在全文中起着哪些重要的作用?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这种爱为什么需要表达?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文中)
不擅长解说事情或与人交谈。( )
心情安定,觉得事情理所当然。( )
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影响。( )

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达标】
1、读拼音,写词语。
máo fú zhī suì
解析:这道题考察学生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学生学习语音往往弄不很清楚,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考查。
2、解释下列词语。
鬻:卖。
誉:夸耀。
曰:说。
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或:有人。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解析: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有的跟现代汉语相差很大,比如“子”古语中通常作为“你”的意思,现代指“子女”,这就要求学生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行记忆。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的盾很尖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穿。又说我的矛很利,任何东西都可以刺穿。)
(2)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样呢?
【能力提升】
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解析:引出下文关于感恩的一系列故事和感恩的主旨;设置“为什么送我礼物”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文。
“我”给妈妈买衣服、“我”拉爸爸的手、小侄送“我”礼物;因为即便是亲人之间,爱 不表达出来也不会感到那么温暖,而且既然感觉到了爱,就一定会自然流露出来。
解析:第一问在课文中即可找到;第二问需要从全文着手,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答案无需深层挖掘,合理即可。
“不善言谈”或“不善言辞”;“心安理得” “潜移默化”
解析:注意“成语”要求,此题难度不大。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点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让学生明白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的字和5个会写的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3.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一、解题,导入新课
1、(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学生抢答)寓言通过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文言文。)
2、知识链接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作者与作品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我会读。
máo fú zhī suì
矛 弗 卮 遂
(2)我会写。
矛 盾 弗 祠 遂
(3)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鬻:卖。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誉:夸耀。
曰:说。
吾:我的。
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或:有人。
以: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2、朗读课文后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穿透,同时又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
3、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指名读第一句。
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2)他是如何叫卖的?出示语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在理解过程中,学生无法在注解里找到“坚、利、于”等词语的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我的盾很尖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穿。又说我的矛很利,任何东西都可以刺穿。)
(3)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出示语句: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楚国人的反应怎样?
(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7)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1.本文的这则寓言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四、作业布置。
背诵这篇文言短文。

课件13张PPT。1、学会4个会认的字和5个会写的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3、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学习目标课文导入揠苗助长对牛弹琴知识链接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作者作品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课文
朗读矛 弗 卮 遂 我会读zhīsuì máofú我会写矛 盾 弗 祠 遂矛:
鬻:
盾:
誉:
吾:
或:
以:
子:
何如:
应:我的。解释词语卖。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夸耀。回答。怎么样。您,对人的尊称。 用。有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有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穿透,同时又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重点赏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3、他是如何叫卖的?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我的盾很尖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穿。又说我的矛很利,任何东西都可以刺穿。)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重点赏析5、楚国人的反应怎样?
(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6、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7、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重点赏析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让我们明白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道理。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