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六 人口
【真题部分】
(新课标I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1. C 2. D
【解析】
1.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 “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
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 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
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
2.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4. 该国最可能位于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答案】3. C 4. B
【解析】
3. 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
4. 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点睛】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
(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6. 2013年后该省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5. B 6. C
【解析】
5.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故B正确,D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
6. 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 正确, 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
【点睛】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如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答案】
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读图可知,东区和西区
【新题模拟】
(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3月高三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下图表示我国1950年以来并预计到2040年的人口抚养比(%)及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 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 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 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2020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
A. 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 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 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D. 环境承载力和国际人口迁移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3月高三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答案】
1.C
2.A
【解析】
1.本题以我国人口再生产统计数据为背景,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状况。结合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及图中数据,因为劳动年龄为16-60岁之间,年龄跨度较大,所以其占比较大,可判断①线表示抚养比;我国 1950 年以来到目前,整体上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②线表示出生率,③线表示死亡率。所以选 C。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增大,说明非劳动人口数量增多,或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非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将导致抚养比增大。国内人口迁移和产业政策主要影响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且主要影响人口总量,与人口抚养比关系不大。所以选A。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地理试题)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 丁国 B. 丙国 C. 乙国 D. 甲国
4.以上四国中
A. 丁国现阶段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B. 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C. 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
D. 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5.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年轻化 B. 城市化率低 C. 生育意愿弱 D. 婚育年龄小
【来源】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3.D
4.A
5.C
【解析】
3.由材料分析可知,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因此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该国的平均年龄,图中甲国在2015~2050年人口中位数增长较快,而且中位数较大,说明甲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老龄化程度最显著,故答案选D项。
4.读图分析可知,2015年丁国的人口中位数为40岁左右的,而且之后人口的中位数还在逐渐增加,说明该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逐渐减小,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人口人口增长速度缓慢,A对;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说明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原因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没有控制人口增长, B错误;与甲国相比,乙国老龄化问题较轻,可通过人口政策,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不用接纳海外移民,C错。四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定是甲国,不能表示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甲国,D错。故答案选A。
5.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所以年龄中位数越大,表示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老龄化越明显。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导致生育意愿弱,人口的出生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因此答案选C项。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比城市与农村区域,发现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是中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图。根据材料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6.中国结束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
A. 2001年 B. 2018年 C. 2035年 D. 2050年
7.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人口城乡迁移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
8.为缩短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持续的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放宽农村人口生育政策 B. 通过政策,控制人口城乡迁移
C.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文化事业 D. 大量吸纳境外移民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6.C
7.B
8.C
【解析】
6.根据人口老龄化曲线,中国结束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2035年左右,城市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C对。A、B、D错。
7.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城乡迁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B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8.为缩短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持续的时间,放宽农村人口生育政策,不能改变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状况,A错。我国目前人口迁移是自发性的,B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减少劳动力人口迁出,C对。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有限,不适宜大量吸纳境外移民,D错。
(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2018年高考精准预测卷)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 )
A. 1880 ~1920年 B. 1951~1980年 C. 1981~2010年 D. 2011年以后
10.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
A. 养老设施完善 B. 教育水平高 C. 环境质量优越 D. 就业机会多
11.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
A. 老龄化加剧 B. 儿童数量增加 C. 出生率提高 D. 劳动力增多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2018年高考精准预测卷(一)文综试题地理
【答案】
9.B
10.D
11.C
【解析】
9.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10.现代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因素,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越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越低,但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人口迁移因素导致,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人口的流入,据此选D。
11.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弱,劳动力人口比重也即适龄婚育人口占比增多,可能会导致出生率的增加,选C。儿童人口占比增加不等于数量增加,同样道理,劳动力占比增加不等于劳动力增多,实际上,根据预测,该时段日本总人口数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即使占比在增加,也不一定总人数会增加。
【点睛】
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发达国家一般自然增长率较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
二、综合题
12.(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地形分布特征;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以及作出此判断的依据。说明安徽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为什么?
【来源】【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答案】(1)地形分布:南部和西南部为山区,中部和北部为平原
人口构成: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人口构成空间分布: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多沿河分布,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人口问题:人口严重老龄化
判断依据: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大于10%
成因:劳务输出(人口迁移);人口寿命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分析依据:前者的依据为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后者的依据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
(3)铜陵 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增加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口从事第三产业;非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解析】试题考查地形的判断、人口老齡化的原因、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素
(1)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安徽南部和西南部等高线弯曲、密集,为山区;中部和北部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为平原;结合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图例可看出,大部分地级市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四个地级市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城市化水平较高;从图中看人口构成空间分布表现为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等沿河分布的地级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地级市以农业人口为主。
(2)从表中看2010年安徽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为10.18%,大于7%,人口老齡化严重。从表中看, 2010年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人口迁出较多,主要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延长,也是导致该地区人口老齡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3)结合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图例可看出,铜陵非农业人口占比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我国目前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结合图例可看出铜陵周围地区铜、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且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吸引人口从事第三产业。
13.(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读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数据反映的现象是______。
(2)津冀渤海湾每年6千万m3海水被导入蒸发池进行海盐生产。这里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4、5、6三个月是产盐的最好季节,盐民充分利用______等气象要素晒盐。
(3)说明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4)据图可知,由于______等原因,渤海湾湿地逐年萎缩,造成迁徙鸟类途中栖息地减少。为改善迁徙鸟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哪些
天津将在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休耕一季种植绿肥翻耕还田;在无地表水灌溉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对耗水较大的农作物进行休耕;在土壤状况较差的麦区,推广小麦与夏播豆类“一年两熟”制轮作模式。
(5)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出台此方案对保护天津农业生态环境有哪些促进作用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答案】(1)天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2)湿度、温度、风速
(3)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4)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
(5)多施有机肥,减少农业化肥用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
注: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因素的总体,包括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
【解析】通过图文材料分析,考查人口老龄化,影响晒盐的气象要素,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以上。读图可知,图中数据反映的现象是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2007年为16.30%,2017年为23.4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2)读材料可知,津冀渤海湾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晒盐利用风速大、湿度小的特点;加之4、5、6三个月是气温较高的季节且华北地区雨季未到,高温利于蒸发,故盐民充分利用风速、湿度、温度等气象要素晒盐。
(3)本题考察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曹妃甸钢铁厂生产特点,应从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答。曹妃甸钢铁厂建设能拉动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与钢铁等相关产业集聚;工厂需要大量工人,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人口迁入增多,消费增大,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增加经济收入等。
(4)读图可知,渤海湾湿地逐年萎缩,与建围海养殖区有关;该题目以渤海湾湿地逐年萎缩为切入点,考查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属于措施类题目。措施主要有教育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法治措施等。故为改善迁徙鸟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等。
(5)读材料可知,天津出台多种农作方案利于保护天津农业生态环境。天津将在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休耕一季种植绿肥翻耕还田,绿肥是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利于减少农业化肥用量;实行在无地表水灌溉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对耗水较大的农作物进行休耕,利于减少灌溉用水;在土壤状况较差的麦区,推广小麦与夏播豆类“一年两熟”制轮作模式,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六 人口
【真题部分】
(新课标I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4. 该国最可能位于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6. 2013年后该省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如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新题模拟】
(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3月高三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下图表示我国1950年以来并预计到2040年的人口抚养比(%)及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 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 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 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2020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
A. 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 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 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D. 环境承载力和国际人口迁移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地理试题)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 丁国 B. 丙国 C. 乙国 D. 甲国
4.以上四国中
A. 丁国现阶段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B. 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C. 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
D. 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5.近年来,我国人口中位年龄日益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年轻化 B. 城市化率低 C. 生育意愿弱 D. 婚育年龄小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比城市与农村区域,发现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是中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图。根据材料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6.中国结束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
A. 2001年 B. 2018年 C. 2035年 D. 2050年
7.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人口城乡迁移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
8.为缩短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持续的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放宽农村人口生育政策 B. 通过政策,控制人口城乡迁移
C.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文化事业 D. 大量吸纳境外移民
(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2018年高考精准预测卷)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 )
A. 1880 ~1920年 B. 1951~1980年 C. 1981~2010年 D. 2011年以后
10.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
A. 养老设施完善 B. 教育水平高 C. 环境质量优越 D. 就业机会多
11.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
A. 老龄化加剧 B. 儿童数量增加 C. 出生率提高 D. 劳动力增多
二、综合题
12.(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地形分布特征;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以及作出此判断的依据。说明安徽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为什么?
13.(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读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数据反映的现象是______。
(2)津冀渤海湾每年6千万m3海水被导入蒸发池进行海盐生产。这里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4、5、6三个月是产盐的最好季节,盐民充分利用______等气象要素晒盐。
(3)说明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4)据图可知,由于______等原因,渤海湾湿地逐年萎缩,造成迁徙鸟类途中栖息地减少。为改善迁徙鸟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哪些
天津将在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休耕一季种植绿肥翻耕还田;在无地表水灌溉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对耗水较大的农作物进行休耕;在土壤状况较差的麦区,推广小麦与夏播豆类“一年两熟”制轮作模式。
(5)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出台此方案对保护天津农业生态环境有哪些促进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