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同步练习
1、依据课文填空。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山,国有殇。
(1)这首小诗的题目是 ,它的作者是著名的 、 ,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其中“殇”的意思是 。
(3)诗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出自哪首诗?你能背诵整首诗吗?
。
2、于佑任的诗作《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
A.反攻大陆 B.葬于大陆 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
3、《望大陆》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没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 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礼让---( ) 承担---( ) 哭泣---( ) 忽然---( )
3、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4、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
5、读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达标】
1、依据课文填空。
(1)《望大陆》、书法家、爱国者、于右任。
(2)热爱祖国、思念祖国,希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死难者。
(3)出自《敕勒歌》。诗中内容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4)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其中第(3)小题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查,学生回答起来有难度,可以参照课外书回答。
2、C
解析:结合诗中的“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可以判断作者渴望回到家乡的强烈愿望,而这是建立在大陆和台湾能够统一的基础上的,因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理愿望,这也是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3、全诗表现了诗人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表达了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能力提升】
1、shé zhèng
2、谦让 承受 啜泣(哭号 呜咽 啼哭 饮泣 抽泣) 突然
3、一本正经 鸡飞狗跳
造句:“我没有说谎”他一本正经的说。
解析:造句要求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基础上,说出新的句子,答案不唯一。
4、例如:他想告诉我做人的道理,贫穷却不能卑微,善良却不能自私。
(或:他想让我学会挑战命运,挑战生活,在走投无路时不得不拼搏的奋斗决心。)
5、人要有爱心,善心…(谈一些做人的道理)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诗歌短小但感情真挚浓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
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
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全场近千名中外记者沉默了,你们知道他朗诵的是谁的诗歌吗?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望大陆》(板书)。
2、作者简介
于右任 (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0年与宋教仁等人创作《民立报》,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曾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
3、背景简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1964年,于右任先生在台北病逝。后人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上书:“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还在“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另一张纸所书即本文内容了。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我会读写生字。
xī shāng
兮 殇
(2)听读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3)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4)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5)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6)齐读。
三、研读中感悟
1、理解诗意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Shāng“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
2、体会情感
诗作的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诗作的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
(1)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交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即可。)
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
四、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右老(于右任)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希望尽早恢复两岸的完全对话.
五、拓展:
其实海峡那一岸的许许多多同胞,无时无刻都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共同的心声: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大陆
望 山之上,有国殇--------(爱国思乡)
故乡
略
课件13张PPT。1、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
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学习目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全场近千名中外记者沉默了,你们知道他朗诵的是谁的诗歌吗?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望大陆》作者简介于右任 (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0年与宋教仁等人创作《民立报》,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曾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背景简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1964年,于右任先生在台北病逝。后人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上书:“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还在“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另一张纸所书即本文内容了。课文
朗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xī shāng我会读写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殇 xīshāng“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体会情感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体会情感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这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体会情感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哪一个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体会情感A、“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B、“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体会情感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右老(于右任)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希望尽早恢复两岸的完全对话。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