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定向导学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定向导学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七言绝句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当他来到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会有怎样的感触呢?定向导学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根据注释试着翻译古诗大意。
3、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合作探究泊 秦 淮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 (1)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2)商女:歌女,古代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定向导学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岸边的细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合作探究3、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轻烟、寒水、淡月、细沙精讲点拨1、诗人用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船泊河畔,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批评谁?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1、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岸边的细沙。秦淮河的夜景,淡雅而有韵味。朦胧(迷茫) 冷寂(悲凉)精讲点拨2、船泊河畔,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精讲点拨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批评谁? 诗人借古讽今, 实际批评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以听亡国之音为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了。精讲点拨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精讲点拨本诗主题:
作者夜泊秦淮河畔,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
上层人物,表达了
。 沉迷酒色、
不理朝政的诗人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精讲点拨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表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达标检测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表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达标检测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C达标检测 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总结提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歌女该不该唱后庭花?
歌女不该唱后庭花。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是忌讳唱的。
?歌女为什么在唱后庭花?
歌女以卖唱为生,歌女所唱,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总结提升借诗境 学手法1、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第三、四句在抒情时用了什么手法?互 文承上启下
引用典故,借古讽今。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