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7-24 13:57:03

文档简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技巧等方面综合考虑,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立了以“学案导学”为操作平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前置自主预习阶段和课堂合作探究阶段,通过“学案与多媒体”的结合。
课后发现,本节课实施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设计较多,学生思考与练习时间显得有些紧张,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另外,我对新的多媒体设备功能了解不全面,使用不熟练也耽误了部分时间,在这两方面应不断完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创建出丰润地理高效课堂模式。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画面一】: 分析两幅图片“幽灵岛”、“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分析出现这两个自然现象的原因,引出课题“海陆变迁”。
师:首先我们进入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看看发现了什么?
问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举手回答
原因:地壳变动
例2: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举手回答
原因:海平面升降
例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几百年不断增加,为什么?
举手回答
原因: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师:这说明海陆变迁的原因除了自然作用外,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自然作用——即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个自然现象了,因为海路的变迁导致的;那么从整个地球看,我们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下面我们看一幅地图。
展示地球轮廓图,演示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块的动画。
师:长时间以来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存在争论,有的人认为大陆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认为这只是巧合,那么同学们认为呢?
生:不断变化的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展示魏格纳的图片,朗读魏格纳的事迹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播放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问题:假如你是魏格纳,你从哪方面寻找证据来证明大陆是会漂移的?
生:轮廓、动植物、古老地层。
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后人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赶快构造学说,来解释大陆漂移。
学生阅读板块运动相关内容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师:地球有哪几大板块组成?学生举手回答
生:六大板块
学生迅速记忆,然后竞赛,在30s内完成导学案上的板块填图。请前六名学生到讲台上依次指出六大板块。
师: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在板块交界处存在着相互运动。
问题:请你读图并指图说出,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生:碰撞和张裂运动
问题:板块之间的碰撞会产生什么结果?(生:高山、地震)
板块之间的张裂会产生什么结果?(生:裂谷-海洋)
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师:思考: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无关系?为什么?指图说出。
生:板块交界处,板块边界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师:大屏幕:世界上形成两大活跃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师:我国云南省多地震,原因:处于环太平洋地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运动
利用活动小游戏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环境,若发生地震现象,进行逃生。
小结:总结板块构造学说(学生自己总结)
小组活动: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分组选题。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红海面积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3、地中海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4、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师:本课小结。
一:
二:
三:
四:
课件27张PPT。在大西洋的北部,有一座盛产海豹的小岛,很多人经常来到这里捕猎海豹,1954年夏天,这个小岛突然沉没到了海底。8个月后,一艘美国潜艇在北大西洋巡逻时,又发现了这个小岛,类似的事件还在别的海域也发生过。图片上展示的是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该遗迹位于台湾海峡。在这片保护区的海域深处不仅有大量的海底古森林遗迹,还有古河道遗迹。幽灵岛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这片海域过去去是什么状况呢?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变大?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南

洲非
洲大西洋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 魏格纳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了
严密的论证呢? 偶然发现 伟大假说证据一相邻大陆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证据二相邻大陆的古老生物、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说明他们原来曾经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证据三海牛和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出现在两个大陆上,说明他们原来曾经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大陆漂移说是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地球的一支畅想曲,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那么大的陆地移动呢 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你能说出全球是由哪几大板块组成的吗?板块分布示意图
太平洋亚 欧非洲印度洋南 极 洲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的运动板块挤压板块张裂————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使地表发生的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个板块边界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思考: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无关系?为什么?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世界两大活跃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
地带我国云南省多地震,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世界两大活跃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
地带我国云南省多地震,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小组合作,选题回答亚欧板块非洲
板块 印度洋
板块太平洋
板块日本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
地带红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1、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2、高度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地中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本课小结海陆变迁的原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六大板块、板块的运动、两大火山地震带谢谢大家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