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4 17: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师备用献身甘作万矢的;
著论求为百世师。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梁启超:数十年“饮冰”,凉不了的热血
1929年,梁启超以57岁之龄逝于北京,当时的舆论界甚为冷淡,吴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之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梁启超本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贤,他当时创作的简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时代之文体,气势恢宏。据左舜生回忆,他少年时与一位同学读一篇两万四千余字的梁著长文,以至涕泪交加、抱头痛哭。“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胡适语)就这样,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 梁启超一生勤奋好学,就是到了晚年,身体虽已不好,仍然不忘学习。有一位佛学大师欧阳竟无,早年曾研究王船山之学,后改从佛,于南京主持“金陵刻经处”,创设法相大学,由他主讲大乘法相宗教之教理。梁启超慕名,竟然去听欧阳竟无的讲学,而且几次带病都去上课。在听课之后,他推崇欧阳竟无讲授的是真佛学,可见他不仅好学不倦,而且能以虚怀辨认学问,不故步自封,认为中国先哲之经典提的中庸之道,是比印度和欧洲高明的。
梁启超笔耕不辍,终因患病被迫停笔了。1929年由南京赴上海,入法国医院,经医师诊断确诊有心脏病,随后回天津,闭门养病,但因积劳过度,不治逝世。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文本助读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中国     ,       ,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随国民党迁往台湾省,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成就:散文集《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风格:     、     。?答案: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雅舍小品 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2.写作背景
梁启超经历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等一系列的打击后,变得心灰意冷,于是专心从事教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1922年3月10日、17日、24日,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记叙的就是清华大学第一次请他演讲的相关情况。3.备用知识
(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其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宣传改良,反对革命,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在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等方面有较大影响。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他的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 000余万字。(2)《桃花扇》简介
《桃花扇》作者是孔尚任,是一部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侯方域在南京妓院结识李香君,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侯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以拉拢侯方域,结交复社。香君识破阮大铖的圈套,坚决退还妆奁。阮大铖怀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后,诬告侯方域暗中勾结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仓皇逃离南京。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重新得势。他们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香君誓死不从,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马、阮倒行逆施,朝政腐败不堪。清兵南下,他们又把河防前线的三镇兵马调走,史可法独木难支,清兵长驱直入,南明灭亡。几经波折,侯、李又得重逢。但国已破,何以为家?他们终于撕破了桃花扇,分别出家。 基础积累1.辨字注音
(1)单音字答案:(2)①jīn/jìn ②jiǎo/jué ③bǐnɡ/bīnɡ/pínɡ ④qiánɡ/qiǎnɡ/ jiànɡ ⑤zhuó/zhāo/zhe/zháo ⑥chà/chāi/cī/chā(2)多音字答案:①沧海/苍茫 ②戌时/戍边/戎马一生 ③文采/彩云 ④叱咤风云/惊诧2.辨形组词答案: (1)简洁 简捷 3.辨析词义
(1)简洁·简捷
简洁:偏重(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例句: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一向言辞   ,“联想”集团推出的新型电脑,不仅外观风格简约,而且操作也很   方便。?答案: (2)偶尔 偶然  (2)偶然·偶尔
两者都表示不经常性,但意义上仍有细微差别。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例句:    预测一项诺贝尔奖也许并不难,但是能够预测九项诺贝尔奖,不能仅仅归结于    。?答案: (3)嗜好 爱好(3)爱好·嗜好
都含有喜爱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和感彩不同。“嗜好”的喜爱比“爱好”程度深,是“特别的爱好”;“爱好”是褒义词,“嗜好”多指不良的爱好,譬如酗酒、赌博等。
例句:李老30年来的吸烟酗酒    ,只用了26天就全戒了,现在的他是一名太极拳    者。?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把握作品的情感主旨与表达方式】本文是叙事散文,记述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抒发了作者对梁任公怎样复杂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参考答案:(1)通过叙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抒发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2)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是直接的表达。如“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有时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另外,本文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之辈分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2.【对应考点: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作者写梁任公朗诵《箜篌引》有何深意?参考答案:(1)《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道: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2)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3.【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请分析这些内容的作用。参考答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说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演讲趣味上的差别,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这两段的侧面烘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了作铺垫。高考小贴士衬托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观点争鸣 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文学讲话》)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思路提示一:梁实秋先生是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力求全文没有无用的材料,没有多余的话,而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并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
思路提示二:要知道,散文创作,不能把简洁美当作唯一的或最高的文体美的追求。本文给人一种好像没有充分展开的感觉,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二是语言过于简洁和省略。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选材讲究,善用白描
本文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白描写法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而白描运用到本文这样精彩的程度更不容易,只有高手才能信手为之。
2.准确、生动的词语
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句中“扫”“翻”“点”三个字,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梁任公的大学者风范:谦逊,自负,诙谐。“扫”字突出其平易近人,“翻”字写出其思考状,“点”字写其对自己的肯定。这三个动作,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台下的学子。3.合理运用骈句
本文还使用了一些四字骈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黄流滚滚,景象苍茫”“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这些句子,四言一句,读来上口,节奏优美,或勾勒梁任公先生出场风采;或描绘黄河壮景,气势不凡;或摹其讲课言行之多变,生动绝妙。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 A项,苍—沧;B项,启—起;C项,颂—诵。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诧 诅咒 座右铭 苍海桑田
B.弥漫 引证 照相机 启承转合
C.寂寞 文采 脾气躁 熟能成颂
D.步履 拭泪 黄澄澄 博闻强记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解析:A ①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②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正确。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这里属使用对象错误。④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望文生义,可改为“愁眉苦脸”。⑤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已失的样子,正确。⑥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从事诗画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或开拓某项事业。正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区最近开展了大规模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项目丰富,但由于活动多安排在上班时间,参加的人大多以离退休人员、儿童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B.“羊城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中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C.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夜生活过度等。
D.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解析:C A项,句式杂糅,“大多……”与“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羊城好作业网”是“公益活动”,主语与宾语不搭配;D项,不合逻辑,“不仅……,还……’’ 递进关系语意不当,可将语句内容对调。课内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5~8题。5.【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词语的含义】节选部分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请联系选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上下文,上文讲“先生博闻强记”,本段讲“成为表演”,可知此词是用来赞扬先生,抒发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答案:“表演”一词并非说梁先生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而是对他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6.【对应考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杜甫的诗句,用意何在?解析:先生一哭一笑都与所讲内容有关,《桃花扇》中朝廷积弱积贫,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是杜甫诗中难得的朝廷收复山河的喜庆之作,所以可从先生的悲喜中看出他的忧国情怀。
答案:《桃花扇》与杜甫这首诗内容分别表现大悲大喜之情,梁先生讲到此处之痛哭与大笑,极好地表现了两篇作品的各自感情,有力地突出了梁先生演讲的投入与精彩。7.【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解析:上文写到了梁先生的演讲内容,下文具体表现观众对先生讲演的反应,抓住这两点来解答。
答案:梁先生准备的讲演内容非常丰富,梁先生的讲演非常认真、投入。8.【对应考点:概括文章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以上节选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以上三段文字的写作内容来答,第一段写“演讲的内容”,第二段写“观众的反应”,第三段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答案:梁先生的演讲精彩而富有感染力。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游客拔孔雀毛,不只是道德问题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4月3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有游客“追逐孔雀,拔孔雀尾巴毛”,一名男性成年游客手中持有疑似孔雀羽毛状的东西。记者4日在该动物园看到,仍有游客存在强行抱孔雀拍照、追逐孔雀等行为。园区工作人员表示,类似情况一般只能制止并进行教育。【思维借鉴】
简要介绍背景及处理情况。 类似“追逐孔雀,拔孔雀尾巴毛”的行为,已不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屡屡出现这种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制度与惩戒的缺失,让某些人任性妄为。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因此,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不尊重文化传统,不爱护旅游资源,不保护生态环境、不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皆属违法。但在此类事件中,少有相关执法部门的介入,事件的曝光也多是媒体或游人,导致某些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屡禁不止。明确事件背后的实质:制度与惩戒的缺少,照应上文园区工作人员的说法。指出虽已有法可依,但相关部门责任缺失。 打击不文明旅游行为,需要旅游部门、征信、交通、公安等各部门加强合作,形成有效的联动惩戒机制。除了限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更应该确保不文明的游客被处理,让他们知道不文明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恶果,这样才能真正遏制不文明旅游行为。
除此之外,动物园针对无攻击性的动物开辟人与动物的零距离接触区域,本意是为了体现和谐共处的理念。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严重侵扰到动物的正常生活,动物园管理者必须出台相应措施,例如增加特定区域的管理员配置、安置扩音器循环播放警示语等。文明旅游不仅仅需要游客的自律,更需要制度和执法上面的他律,这样才能让类似游客拔孔雀毛的行为不再发生。
(凤凰争鸣2017年02月13日) 具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时评针对性强,从现象的产生到提出建议,逻辑严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