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花衣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美术下册
——11课《动物的花衣裳》
课 题
动物的花衣裳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版?
教材分析
《动物的花衣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特点是将美术与自然相结合,把动物的斑纹比作“花衣裳”—生动有趣的课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图片的呈现,客观上需要学生走进自然,观察、了解动物的斑纹及作用(保护作用、警戒作用、美化作用),初步感受这些斑纹的美;主观上则需要学生根据对动物斑纹的观察,发现动物斑纹的美术造型特点,为创新的“花衣裳”建立良好的基础。根据新课标学段教学目标的要,学生可以利用点、线、面、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来剖析动物斑纹的造型特点,以便更好地构思改变斑纹的方法,创造新的斑纹。
教材左页图片是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斑纹的美,右页呈现则是围绕改变方法而展开,并配以斑纹装饰元素、色彩变化等图片启发我们思考。在这里我们重点要从制作的过程、方法等角度去思考,结合如何改变动物的斑纹这一重点,在了解斑纹的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改变动物斑纹局部的造型特点(改变斑纹的形状或色彩),来创造新的斑纹。在调动学生看、说、想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采用绘画、剪贴、镂空等方法巧妙地给动物穿上新的“花衣裳”,从而发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感受,传达情感。
本课和《快乐的节日》《多彩的窗户》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由《快乐的节日》过度到本课,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学到的色彩知识来装饰花衣裳,而《多彩的窗户》又在《动物的花衣裳》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窗户上装饰元素的构成美。这三课都是“造型·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了设计的元素,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与多元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年级的学习节奏。学生基本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该班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上课没有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让学生观察学会观察、感受动物斑纹的自然之美;(2)了解并分析不同动物斑纹的造型元素—点、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学会表现“花衣裳”的美术语言。
2、过程方法:(1)在观察的过程中展开联想;(2)在欣赏的过程中启发想象和创作思路;(3)利用卡纸、剪刀、画笔等工具和材料,通过绘画、刻、剪贴等手法改变动物的斑纹的形状或色彩,创新表现动物的“花衣裳”。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树立爱护、保护动物的意识;(2)在学会美化生活的基础上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发挥创意想象,尝试改变动物斑纹的形状(点、线、面)或改变动物斑纹的色彩,用剪贴、绘画刻等方法表现动物的新斑纹。
教学难点
巧妙地给动物穿上“花衣裳”,并通过对比发现动物“花衣裳”的美。
教学设计
思想
首先,由春天到了花草树木都脱掉了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引出小动物们也换上了漂亮的花衣裳,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创设情境小动物们来到课堂上举办动物时装表表演会。让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动物身上斑纹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及色彩,了解动物斑纹具有保护、警戒、美化的作用。
然后,欣赏动态图片“穿斑马条纹衣服的大象”,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穿别人的衣服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既调皮又漂亮。激发学生为小动物们做花衣裳的兴趣。
接着,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学生分小组激情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播放音乐,每组出代表。学生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本组为小动物穿的花衣裳。师生从所展示的作品的对比中,感受动物“花衣裳”的造型创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欣赏“动物时装表演会”,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美丽,认识到动物使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意识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主要以观看“时装表演”贯穿课堂,以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形式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感受,传达情感。
2.“整体欣赏—局部分析—转变思路—实践制作——审美发展”等方式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
媒体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教师示范、实物欣赏等媒体来完成。课堂中学生作品以走秀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准备:
各类纸张、画笔及其他美术工具,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
教师准备:
辅助课件,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
动物的花衣裳
?
(一)引入阶段—整体欣赏:
1、课前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预设:春季(春天)
春天到了,哪位细心地同学发现了周围的变换呢?
预设:花草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开出了五颜六色的漂亮的花,鸟儿从南方归来了······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是非常细心的孩子,注意到了我们周围默默发生的变化:花呀、草呀、小树呀等等,很多事物都在悄悄的脱掉自己厚厚的冬装,换上了美丽漂亮的“花衣裳”。
2、创设情境:今天,有一群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要举办一场“时装表演会”,向我们展示展示它们的“花衣裳”。出示课题并板书。
话不多说,赶紧来欣赏它们精彩的表演吧!
(课件播放)
谁来说一说,你都欣赏到了哪些小动物展示的“花衣裳”?你感觉它们的“花衣裳”怎么样?
预设:小熊、小鱼、蜗牛······它们的“花衣裳”五颜六色,图案各不相同,都非常的漂亮。
(二)发展阶段
1、局部分析
过度:看来,同学们不只是非常细心,善于发现,而且还非常的用心,总能把看到的记在心里,真是太聪明了!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看的都非常入迷,同时,老师也发
现了同学们没有看尽兴,是不是感觉出场表演的小动物太少了?
教师:别急,后面还有很多小动物等着上台表演呢。只是,接下来要上台的这位呢,有些调皮,它想考考大家,看一看我们能不能猜出来它是谁!
分别通过长颈鹿的斑纹(块面状排列)、斑马的斑纹(线的排列)、孔雀的斑纹(点状排列)找出造型元素:点、线、面。通过变色龙的斑纹(根据环境变换色彩的特点)让大家懂得动物的斑纹在大自然中具有保护、警戒、美化的作用(如人类的迷彩服)。
2、转变思路
过度:同学们下面即将出场的这位小动物非常调皮又特殊,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说它调皮,它又特殊在哪里好不好?
图片出示:动态图片“穿斑马条纹衣服的大象”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穿别人的衣服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既调皮又漂亮。
3、实践制作
出示线描动物图像,为想穿别人衣裳的小动物设计一款漂亮的花衣裳,帮助它们完成这场时装表演秀。
教师示范给小鱼穿花衣裳。
将学生每3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利用丰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来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多件不同的花衣裳。帮助你喜欢的小动物完成这场时装表演秀。(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意,大胆制作。并提醒使用剪刀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把剪下来的废纸收起来,下课丢入垃圾桶。)
(三)作业展示与评价
播放音乐,每组出代表。学生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本组为小动物穿的花衣裳。师生从所展示的作品的对比中,感受动物“花衣裳”的造型创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拓展与升华
通过欣赏“动物时装表演会”,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美丽,认识到动物使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意识到“热爱大自然
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
课件29张PPT。 动物的花衣裳 动 物 时 装
表 演 会这 是 谁 的 花 衣 裳 ?保护、警戒我 给 小 鱼 穿 花 衣 裳① 把 纸 对 折 起 来 ②选择一边画上你喜欢的衣裳颜色 ③把纸折起来,在干净的一面画动物的外轮廓形状。 ④把纸展开沿着外轮廓剪下来,出现镂空的动物形状。 ⑤将纸对折,用胶粘在一起。 长 颈 鹿 的 花 衣 裳动 物 时 装 表 演 会动 物 时 装 表 演 会热爱大自然
保护小动物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