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重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难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法、教学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导学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图片。
相信大家看到刚才的文字,一定很奇怪,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问题后来有没有解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929-1933年的美国,一探究竟吧!
讲授新课:
教师过渡:如果把这一时期的美国当成一个人的话,我想问:他怎么了?生病了吗?什么病?有没有办法医治?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是医生,我们来会诊,看看美国到底怎么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活动一:合作学习: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每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或补充、点评其它小组的观点。
2、完成学案上的会诊病历。
问题:
1、经济危机表现有哪些?
2、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3、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4、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会诊病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姓名
美国
年龄
157岁
性别
不详
临 床
表 现
(危机表现)
发 病
特 点
(危机特点)
并发症
(危 机
影 响)
病 理
分 析
(危 机
原 因)
教师展示会诊病历表,强化记忆。
教师过渡: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齐心协力找到了美国生病的原因,现在我们在努力一次,看看能不能找到治病的良方。
二、罗斯福新政
活动二:自主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和措施。
活动要求:
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完成处方病历表1-3栏。
活动三:探究学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活动要求:
阅读材料,探究学习并完成处方病历表4-5栏。
材料展示:
材料一:近期治疗史(新药)
药品1、“政府采取措施……施加压力……使银行复业。”
药品2、“国会(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药品3、“政府采取措施……由政府……以控制市场价格。”
药品4、“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政府举办许多公共工程” ……
早期治疗史(旧药)
“自发病(经济危机)以来,政府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延续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病情加剧”
材料三:病人的一份感谢信
“先生,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您,我现在好多了。我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这可怕病症的阴影了,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我尤其要感谢您,缓和了我的社会矛盾,避免了我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哦,对了,非常感谢您给我写的新药的特点,我们资本主义大家庭里的好多家庭成员都按照您的处方治疗,效果都不错,也正因此,他们说您的处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更替,使我们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处方病历
(罗斯福新政)
入院情况
(背景)
入院诊断
(目的)
治疗处方
(措施)
新旧处方对比
(新政特点)
出院情况
(新政的影响)
类似处方
(凯恩斯主义)
教师总结:任何制度任何政策和措施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不断向前、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永保活力。
课堂小结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敢于突破传统,果断实施新政,进行全面改革。新政缓和经济危机,重树自信和繁荣,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今天,我们只有学习罗斯福总统敢于创新、果断改革、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同学们,让我们为早日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吧!
课件28张PPT。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出诊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治疗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复查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出诊
—— 大萧条根据课本第一和第二目,完成出诊分析表经济危机、银行破产、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经济一片萧条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波及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力特别大
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重创②国际关系恶化③社会动荡,民主制度受挫
直接诱因:股市崩溃 具体原因:生产和
消费的矛盾 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出诊—大萧条近期治疗史:
新政的背景“自发病(经济危机)以来,政府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延续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病情加剧” 治疗
—— 罗斯福新政处方:四种新药 新政的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 ③调节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新药特点: 新政的特点运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 平衡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二、治疗—新政阅读课本第三目,完成治疗过程表复查
—— 新政的评价及凯恩斯主义①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②缓和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③美国的调整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
进行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中医指正:
新政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运用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
三、复查—评价阅读课本第三目最后三段和第四目,完成复查评价表网络小结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短板1 对重大概念的内涵理解有偏差例1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高考短板突破√针对练1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短板2 基础史实未夯实,忽略史料关键信息例2 (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针对练2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
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作业
—— 思考并完成《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时代性差异》
材料一 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材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一、出诊—大萧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应运而生没有克服,更加恶化期盼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干预政策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作用:重建人们对银行金融业的信心,稳定经融秩序。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反映了新政的什么特点呢? 二、治疗—新政特点:利用国家力量去干预金融事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左图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举措? 产生了什么作用?二、治疗—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作用: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实现经济复兴 蓝 鹰 标 志1933年的一天,有一位市民上街买了一件商品见上面印有这个标志,他不明白这代表什么意思就向你请教。你能简单给他介绍一下吗? 二、治疗—新政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美分一磅,牛肉五美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美元。 措施:调整农业生产作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若你是农业经济专家,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建议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什么措施?二、治疗—新政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工业生产的变化三、复查—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民现金总收入三、复查—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失业率的变化三、复查—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三、复查—评价凯恩斯主义
(2)主张:(1)背景:人们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反思(3)影响:运用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政府必须成为“看得见的手”成为二战后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
据,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三、复查—评价 训练15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基础达标]
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所致
B.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所致
C.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致
D.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所致
4.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点有( )
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②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 ④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17·嘉兴检测)下图与20世纪30年代的某史事直接相关。该史事是( )
A.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B.俄国十月革命
C.日本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改革
6.(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现‘新政’”。新政“新”在(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7.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就业
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矛盾
D.增强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
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
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
9.(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W·福斯特在《美国共产党史》中说:“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行动……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在罗斯福新政中,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
B.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
10.(2017·德阳期末)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6年
1938年
人数
603 000
867 000
920 000
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
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
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
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能力提升]
1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1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13.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1933年到1937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 )
A.整顿国家财政 B.规范金融秩序
C.缩减农业生产 D.实施以工代赈
1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15.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势力毁掉。——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1)材料一中胡佛、梅隆对待经济危机的态度如何?材料二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3)有人说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精析
1.C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故C项正确。]
2.A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A [各国为摆脱危机,一方面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一方面加紧掠夺殖民地,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又主要是由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所以争夺的焦点是国际市场。]
4.B [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另一方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所以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5.A [根据时间、画中人物形象以及“NEW DEAL”可以判断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A项正确。]
6.C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
7.D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故答案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8.D [政府的举动,从应对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
9.D [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较好地解决了材料所述问题,故D项正确。]
10.A [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
11.D [题干中提到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
12.C [由“建立工农共和国”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3.D [材料表明1933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逐步下降,这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以工代赈措施,故D项正确。]
14.D [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
15.C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
16.(1)材料一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的进取、改革精神。
(2)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史实说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开展了“蓝鹰运动”,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
(3)同意。理由:大危机表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