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与变化(原卷版)
1.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 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 _构成的。
(2)元素:________ ___。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___ __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__ __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同素异形体
(1)____ 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 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 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属于 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___。
(2)混合物: ____。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 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 ”进行,“_____”不同,分类方法也 。
2.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法和 法。
3.物质常见的分类
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 nm
nm
大于 nm
性质
稳定性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5.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6.物质分类辨析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
(5)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6)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7)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为电解质如SO2、NO2、NH3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根据是否有__________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______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__________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3.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
4.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1.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溶于水;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同位素间的转化,核裂变等不属于化学变化。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白磷和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3.(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焰色反应、NaOH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吸附作用使物质褪色等是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原子,但这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气泡产生或沉淀生成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也可通过改变溶解度实现。
考向一 物质的组成
典例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②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③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④医疗上用的“钡餐”其成分是碳酸钡,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⑤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
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高价化合物,固体状态铁过量不与氯化铁反应,铁在溶液中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②错误;③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所以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故③正确;④医疗上用的“钡餐”其成分是硫酸钡,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④错误;⑤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由于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故⑤正确;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但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⑥错误;故选B。
变式训练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钢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
B.持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洁厕液与84消毒液混合洗厕所可以达到洗涤和消毒杀菌的双重功效,对人体不可能
造成伤害
D.用13C示踪原子法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精确检测
考向二 物质的分类
典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浓硫酸、水晶
⑤同素异形体:足球烯、石墨、金刚石
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①石碳酸是苯酚,不是混合物、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银是金属汞,故①错误;②CaCl2、烧碱、苯乙烯都是化合物,HD是单质,故②错误;③明矾、硫酸钡熔融状态导电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③正确;④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冰水混合物为水为纯净物、浓硫酸是硫酸溶液、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故④错误;⑤足球烯、石墨、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⑥CH2O2、C2H4O2、C3H6O2、C4H8O2,结构不一定相似,组成相差CH2,不能称为同系物,故⑥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2.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均为混合物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⑥
考向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典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釡,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C
【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故C错误;
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D正确。
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
B.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C.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D.C2H4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催熟剂
考向四 信息与综合题
典例4.如图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烟花灯光秀”的一个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花灯光秀中的焰火是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的 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硫酸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少量FeCl3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A、B、C。
向经过检验后的C中逐滴加入氢碘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B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 。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A类似的溶液,最后溶液为棕色,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焰色 物理
(2)3KClO3+2H2SO4(浓)2KHSO4+KClO4+H2O+2ClO2↑
(3)①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②Fe(OH)3+3H+Fe3++3H2O、2Fe3++2I-2Fe2++I2
【解析】
(2)由信息知道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氯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则生成KClO4和ClO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知道还有KHSO4生成。
(3)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氢碘酸,Fe(OH)3沉淀与氢碘酸反应,红褐色沉淀溶解,最后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变式训练4.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Cl C.NH4HCO3 D.NH4NO3
1.(2018?新课标II卷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2.(2017年?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3.(2016?四川卷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4.(2016年?北京)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烧结粘土制陶瓷
C.湿法炼铜 D.铁的冶炼
5.(2015·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与变化(解析版)
1.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 元素 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分子、原子或离子__构成的。
(2)元素:_____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______。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___游离__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__化合__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2.同素异形体
(1)____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物理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属于_化学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_____。
(2)混合物:___由几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____。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___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__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__标准_”进行,“___标准____”不同,分类方法也_不相同_。
2.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交叉分类______法和____树状分类_____法。
3.物质常见的分类
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 1 nm
1--100 nm
大于 100 nm
性质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5.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6.物质分类辨析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1·世纪*教育网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
(5)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6)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7)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为电解质如SO2、NO2、NH3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根据是否有_______新物质生成___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___物理___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______化学______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3.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
4.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1.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溶于水;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同位素间的转化,核裂变等不属于化学变化。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白磷和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3.(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焰色反应、NaOH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吸附作用使物质褪色等是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原子,但这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气泡产生或沉淀生成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也可通过改变溶解度实现。
考向一 物质的组成
典例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②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③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④医疗上用的“钡餐”其成分是碳酸钡,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⑤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
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高价化合物,固体状态铁过量不与氯化铁反应,铁在溶液中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②错误;③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所以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故③正确;④医疗上用的“钡餐”其成分是硫酸钡,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④错误;⑤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由于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可做航标灯,故⑤正确;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但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⑥错误;故选B。
变式训练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钢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
B.持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洁厕液与84消毒液混合洗厕所可以达到洗涤和消毒杀菌的双重功效,对人体不可能
造成伤害
D.用13C示踪原子法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精确检测
【答案】D
【解析】
A.不同的墨水可能是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故混合使用后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从而堵塞钢笔,故A正确;
B.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变性,故高温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
C.洁厕液的主要成分是酸,而84消毒液中含氯离子和次氯酸根,Cl﹣和Cl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归中反应:Cl﹣+ClO﹣+2H+===Cl2+H2O,生成的氯气对人体有毒,故C错误;
D.用13C或14C示踪原子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能使检测更精确,故D正确;答案为D。
考向二 物质的分类
典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浓硫酸、水晶
⑤同素异形体:足球烯、石墨、金刚石
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①石碳酸是苯酚,不是混合物、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银是金属汞,故①错误;②CaCl2、烧碱、苯乙烯都是化合物,HD是单质,故②错误;③明矾、硫酸钡熔融状态导电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③正确;④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冰水混合物为水为纯净物、浓硫酸是硫酸溶液、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故④错误;⑤足球烯、石墨、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⑥CH2O2、C2H4O2、C3H6O2、C4H8O2,结构不一定相似,组成相差CH2,不能称为同系物,故⑥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2.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均为混合物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⑥
【答案】D
【解析】水银是单质,属于纯净物,①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②错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③错误;C60、C70、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④正确;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例如硫酸钡难溶于水,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⑤错误;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说明一定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⑥正确;答案选D。
考向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典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釡,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C
【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故C错误;
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D正确。1
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
B.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C.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D.C2H4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催熟剂
【答案】 A
【解析】
A.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选项A正确;
B.Fe2(SO4)3水解产生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作净水剂,选项
B错误;
C.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选项C错误;
D.乙烯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可以催熟水果,选项D错误。
考向四 信息与综合题
典例4.如图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烟花灯光秀”的一个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花灯光秀中的焰火是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的 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硫酸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少量FeCl3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A、B、C。
向经过检验后的C中逐滴加入氢碘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B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 。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A类似的溶液,最后溶液为棕色,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焰色 物理
(2)3KClO3+2H2SO4(浓)2KHSO4+KClO4+H2O+2ClO2↑
(3)①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②Fe(OH)3+3H+Fe3++3H2O、2Fe3++2I-2Fe2++I2
【解析】
(1)由焰火联想到部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它是由外层电子的激发而产生的,是物理变化。
(2)由信息知道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氯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则生成KClO4和ClO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知道还有KHSO4生成。
(3)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氢碘酸,Fe(OH)3沉淀与氢碘酸反应,红褐色沉淀溶解,最后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变式训练4.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Cl C.NH4HCO3 D.NH4NO3
【答案】 D
【解析】 知道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由于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所以它可以吸附阳离子NH4+。由于硝酸铵中的氮不全是以NH4+的形式存在,还有部分是以NO3—的形式存在,NO3—不会被土壤吸收,易随水流失,所以NH4NO3的肥效最差。
1.(2018?新课标II卷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固态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均是空气,正确;B.根据示意图分析,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正确;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NH3参与了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NH3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错误;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正确。
2.(2017年?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故答案选A。
3.(2016?四川卷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4.(2016年?北京)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烧结粘土制陶瓷
C.湿法炼铜 D.铁的冶炼
【答案】
A
5.(2015·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对钢铁腐蚀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氨水可以贮存于塑料、陶瓷等容器中,故A不正确;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铂和金除外)和材料,故B正确;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瓶,故C不正确;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是制作食盐过程中渗滤出来的液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制作豆腐,大量吞服卤水可引起消化道腐蚀,镁离子被人体吸收后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均有抑制作用,故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