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23 21: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部分练习题。
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例2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例题分两个小题教学:(1)小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2)小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有知识基础的,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逐步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鼓励学生以多种算法解决乘法运算问题,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对比交流,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口算
12×10= 23×10= 32×30=
8×13= 6×50= 24×20=
(2)笔算
151×23= 507×4= 280×3=
(二)课堂设计
1. 复习导入
同桌交流课前的复习任务,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6×50=
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一个0。)
出示:24×20=
这道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一个0。)
出示507×4:思考十位上怎么计算?
出示280×3:思考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
小结:根据0在乘法中的特殊性,在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的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数的口算、一位数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笔算,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探究
(1)学习例2(1)
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如何计算呢?
160×30=
①自主探索
②反馈交流
预设:生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生2:16×3=48,10×10=100,48×100=4800,所以160×30=4800。
生3: 生4:

③重点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
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生3的方法比较简便)
为什么可以省略掉0与160相乘这一步?
积的末尾有几个“0”?为什么?
积的数字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解释:计算时采用了简便算法,实际只算了“16×3”)
④及时练习:270×20 260×50 350×13
完成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小结: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用不同的算法解决,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晰算理,再通过及时的训练巩固算法,逐步概括出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
(2)学习例2(2)
出示:106×30=
①自主探索
②展示反馈
生1: 生2:
③讨论交流。
哪个竖式更简便?
计算“106×3”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可直接加上个位进上的数)
积的末尾为什么只有一个0,与160×30有什么不同?
④及时练习:102×40 204×50
⑤小结: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注意不要漏乘中间的0。
3. 巩固练习
(1)笔算。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1】。列竖式时,要注意用简便方法。
(2)笔算
305×50= 208×30= 206×40=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1、2】。经历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
(3)“格子乘法”。
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乘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

答案:
解析: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理解分别相乘再相加得算理。
4.课堂总结
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和因数中间有0时要注意什么?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因数中间的0也要进行计算,不能漏乘。
(三)课时作业
1.数学门诊部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2】。通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中错误的辨析,引导学生在纠错中提高计算技能。
2.计算。(练习八第7题)
120×73 46×205 182×47 250×60
28×103 27×142 224×30 204×15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
3.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答案:5吨=5000千克,350×20=7000千克,5000千克<7000千克,所以不够大象吃20天。
解析:【考查目标3】。结合实际问题解决,体验先估算再精算的过程。
4.设计广场
( )×( )=2400
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查目标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灵活运用。先利用口诀想
()×()=24,再把末尾的0进行分配。如:30×8,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