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造船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滨孙造船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4 07:28:55

文档简介


《鲁滨孙造船》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chu án xiǎo tǐng gàng gǎn huāng miù
( ) ( ) ( ) ( )
bái fèi xīn sī wēi bù zú dào bù kě sī yì
( ) ( ) ( )
二、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中,使之合适。
1.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 )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 )
(2)渺小得不值得一谈。 ( )
(3)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节选自( )国( )的《 》。本文的主人公是( ),介绍了他在( )上为了逃生,由最开始的的( )到不畏艰辛的( )的故事,表现了他( )的精神品质。
五、阅读并完成练习。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来源:学+科+网]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 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 ,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 之类的建筑物。
1.这 部小说的作者是( )国的( ),小说是用第( )人称按( )顺序来叙述的。
2.这段短文中共讲了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达标】
一、 舢船 小艇 杠杆 荒谬
白费心思 微不足道 不可思议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在不参考课外书的情况下,顺利书写。
二、1.陆续
解析: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鲁滨孙就是先后把用的东西搬上岸的,所以用“陆续”
2.持续
解析:无间隔,连续不断。第二句指雨无间断地下。所以用“持续。”
3.连续 4.继续
三、不遗余力 微不足道 荒谬
四、英 笛福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 荒岛 修船 造船 坚韧不拔, 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
【能力提升】
五、1.英国,笛福,第一,时间。
2.(1)沉船遇难,“我”流落到荒岛;
解析:1659年9月30日,我, 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
(2)“我”上沉船搬运东西;
解析:“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
(3)“我”寻找地方,构筑住所。
解析: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鲁滨孙造船》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字有改动。《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它的主人公鲁滨孙十分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他乘船去南美洲途中遭遇大风,船被吹翻,同伴们都葬身大海,只剩他一人被大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岛上渡过的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期间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尤为精彩,扣人心弦。通过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了鲁滨孙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依靠劳动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艰苦环境中赢得了生存权利的典型形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滨孙积极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1-2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板书:鲁滨孙)
2、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鲁滨逊。
3、创作背景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写成的。当时有一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个水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个理想化的英雄。
二、听读课文,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艇 杠 谬
(2)积累词语:
杠杆 荒谬 白费心思 不遗余力 微不足道
这些词语中,哪个生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快把正确的读音提示给同学们。(重点读:荒谬)
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
(3)解释词语:
杠杆: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
不遗余力:遗,留下;余,剩余。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近义词如:全力以赴。
微不足道:足,值得;道,说。渺小得不值得一谈。近义词如:卑不足道、不足挂齿等。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2、整体把握课文:默读全文,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描述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他面对困难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
3、按照剧情的发展,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想去陆地,寻求逃生的办法。
第二部分(2-4):写动手修船,放弃修船。
第三部分(5-8):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9):这是故事的结尾。写“我”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比“我”见过的独木舟都大,是“我”倾注全部心血的成功之作。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思考:
(1)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
(2)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板书:“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3)鲁滨孙是怎样造船的?
(鲁滨孙是先动手修船后放弃了修船,但并没有放弃去海岛对面大陆的愿望的情况下,想到做独木舟的。当他决心造船时,不仅想到了有利及不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立即着手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做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
(4)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四人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相关句子。)
a鲁滨孙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绝不退缩;
b面对困难,敢于正视,勇于克服
c是一个用智慧、勤劳和顽强创造奇迹的人。
2、品读句子。
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
“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③全班交流。(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的精神;又表现了他也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这些语句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
建议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相关内容的读物。
2、抄一抄,记一记。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

课件20张PPT。1、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
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
鲁滨孙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鲁滨逊。 创作背景《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写成的。当时有一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个水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介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我会读艇 杠 谬tǐnggàng miù我会写 荒谬 白费心思 不遗余力 微不足道舢船小艇 杠杆
荒谬
微不足道白费心思生字认知杠杆:解释词语荒谬:微不足道:不遗余力: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足,值得;道,说。渺小得不值得一谈。遗,留下;余,剩余。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思考本文通过描述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他面对困难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写“我”想去陆地,寻求逃生的办法。
第二部分(2-4):写动手修船,放弃修船。
第三部分(5-8):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9):这是故事的结尾。写“我”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比“我”见过的独木舟都大,是“我”倾注全部心血的成功之作。重点分析思考:
①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
②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重点分析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 想去陆地,寻思办法;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决心造船,成功造船; 动手修船,放弃修船; 鲁滨孙是先动手修船后放弃了修船,但并没有放弃去海岛对面大陆的愿望的情况下,想到做独木舟的。当他决心造船时,不仅想到了有利及不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立即着手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做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鲁滨孙是怎样造船的?重点分析重点分析是一个用智慧、勤劳和顽强创造奇迹的人。鲁滨孙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绝不退缩;面对困难,敢于正视,勇于克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品读句子 ①“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花大力气修船,没成功。重点分析②“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身处困境不退缩,勇于正视和克服困难。重点分析 ③“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的意志重点分析总结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鲁滨孙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绝不退缩;面对困难,敢于正视,勇于克服,是一个用智慧、勤劳和顽强创造奇迹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鲁滨孙的这种精神才会取得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