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1)(教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1)(教科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3-14 21: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3、学会解力学题的一般书写格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难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情景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练习三结合
四、教学过程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作用的物体存在加速度,我们可以结合运动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时,一定有加速度,我们可以由加速度来确定物体的受力。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此推断物体受力情况。
(1)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步骤
1、选对象;2、分析力;3、建坐标;4、分解力;5、列方程;6、解“联立”
(2) 例题
1、学生阅读课文【例题1】
讲授: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是关键,应该养成正确画出受力图的习惯,寻找运动学与动力学之间的桥梁——加速度。然后依据运动学求位移。
提问:解题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受力图、过程分析、理论依据、文字运算、数字计算)
2、学生阅读课文【例题2】
讲授:本题是已知运动求力,在解题步骤中正交分解是关键,一般选初速度或者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先根据运动学求加速度,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注意受力图中的内容应包括:受力物、所有力(不能多,不能少)、坐标轴、正交分解力(注意虚实线条有别)。
重力加速度g如果未加说明,则应取9.8m/s2.
注意书写格式。
3、【例题3】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A物体,使A、B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若将F作用于B物体,则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又为多大?
解析:由于两物体是相互接触的,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把两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去求加速度a是很简便的,题目中要求A、B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必须采用隔离法,对A或B进行受力分析,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求出两物体间的作用力。
以A、B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m1+m2)g=(m1+m2)a
所以
再以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F2阻=m2a
则A、B间相互作用力F1为:
当F作用B时,应用同样的方法可求A、B间相互作用力F2为
本题属于连接体问题。此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是: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加速度,然后运用隔离法,选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求相互作用力(内力)。
4、学生阅读课本P60《阅读材料》:用动力学方法求质量(体会隔离法的应用)
(3) 课堂小结
1、
2、注意解题步骤及书写格式
3、隔离法的应用
(4) 课外作业
课本P60练习五(1)~(6)
(5) 教学反思
a
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