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阳节的传说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4 23:25:48

内容文字预览

《重阳节的传说》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é mù    huā ping     bài shī     qīn xí
( ) ( ) ( ) ( )
二、给句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花 A.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B.模糊不清;C.用花装饰的;D.供观赏的植物。
1.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2.狐狸的花言巧语终于骗到了乌鸦。()
3.丽丽编了一个美丽的花环。()
4.张爷爷的院子里种了很多名贵的花草。()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瘟魔祸害百姓。桓景决定除掉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景杀死了妖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    )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    ),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    ),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    ),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1.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头晕眼花 见势不妙 四处张望 趾高气扬
2.“顿时”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3.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重阳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过 年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兽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牌子,挂在门口,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年”见了桃符,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填在括号内。
(1)模拟连续的拍打、爆裂或东西撞击的声音。 (    )
(2)险境中没有遭受损失。(    )
2.填空。
“年”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野兽。每年________的最后一天,“年”便出来________,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人们发现“年”有哪“三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是怎样驱赶“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拜年”有什么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和睦 花瓶 拜师 侵袭 
二、1.B 2.A 3.C 4.D 
三、1.因为瘟魔祸害百姓,所以桓景决定除掉他。 2.勇敢的桓景杀死了凶恶的妖魔。 3.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 4.自来水管道铺好了,从此,我们村里的乡亲们再也不愁没水喝了。 
课后能力提升
一、1.趾高气扬 四处张望 头晕眼花 见势不妙 2.刹那、霎时 3.桓景铲除瘟魔的过程 4.桓景很勇敢,不畏强暴。 5.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我最喜欢元宵节。因为元宵节时大家不仅可以在一起猜灯谜,还可以品尝美味可口的元宵。 
二、1.(1)噼噼啪啪 (2)安然无恙
2.头生独角 凶猛异常 腊月 掠食吃人 3.怕声、怕光、怕红颜色。 4.挂“桃符”,燃烧青竹子。 5.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赶走了“年”,于是就有了“拜年”的说法。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美丽的民间传说,讲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节日的来历,你们猜猜是哪个节日?
你知道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2、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四、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3、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五、总结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的是古时候,汝河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在经历瘟疫肆虐、家破人亡的痛楚之后,决心拜师学艺,在历经艰险学有所成后铲除了瘟魔的故事,赞扬了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2、说一说我国其他节日的由来或传说。
七、板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
习俗:登高、喝菊花酒、 佩茱萸叶
拜师学艺 妻子 一瓶
勤学苦练 侵袭 掷出
和和睦睦 斩妖除魔 和蔼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共15张PPT)
第八单元 · 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节日的来历,你们猜猜是哪个节日?
课文导入
菊 花 酒
图片欣赏
登 高
图片欣赏
重 阳 糕
图片欣赏
你知道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吗?
课文导入
妻 拜 勤
瓶 侵 袭
睦 鹤 掷
生字学习
拜师学艺
bài shī xué yì
勤 学 苦 练
qín xué kǔ liàn
侵 袭
qīn xí
掷 出
zhì chū
和 和 睦 睦
斩妖除魔
仙 鹤
和 蔼
hé hé mù mù
xiān hè
hé ǎi
zhǎn yāo chú mó
生字学习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了解背景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整体感知
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深入研读
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深入研读
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深入研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的是古时候,汝河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在经历瘟疫肆虐、家破人亡的痛楚之后,决心拜师学艺,在历经艰险学有所成后铲除了瘟魔的故事,赞扬了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
课文小结
1、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2、说一说我国其他节日的由来或传说。
拓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