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雨霖铃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雨霖铃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4 20: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雨霖铃柳永 《雨霖铃》,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扬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哀怨,真本曲遗声。”简介柳永 柳永?(约980--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字耆卿,排行第七,福建崇安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郎中。一生创作了大量慢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行役之情。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请听示范朗读: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指出文中哪些属于实写、哪些属于虚写。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阕:皆依依惜别 写实景语: 情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写虚写实写实皆下阕:羁旅长愁 写虚景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情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
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根据问题,仔细研读: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景语:寒蝉、长亭晚骤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勾勒环境渲染气氛别后去向别后情景离别前别后2.情语: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清秋伤别良辰好景情事情态点旨别后生活离别时别后3.景物描写作用:对长亭晚——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骤雨初歇——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矛盾
心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哀景写哀“良辰好景,千种风情”:孤寂、痛苦 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别后情景伤离别词作思路梳理 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离别难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凄切悲凉难分难舍惆怅伤感融情入景(实)(虚)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思念苦今 宵经 年杨柳晓风残月好景虚设风情难言酒醒伤情惨不成欢过 渡伤离别 清秋节因情造景情景交融赏析名句: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
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关于杨柳和月:关于风:“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曹植柳——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
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赤壁怀古雨霖铃意象人事情感壮美豪迈悲愤壮志难酬之恨指挥若定谈笑却敌凄美缠绵凄凉清秋离别之恨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寒蝉烟波杨柳残月大江乱石
惊涛峭壁苏轼柳永豪放阳刚之美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崇敬景仰之情得阳刚之美者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婉约阴柔之美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情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鉴赏诗歌的简单方法:
把握诗象,感受诗情,
体味诗境,领悟诗意。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
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
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