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的力

文档属性

名称 来自地球的力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2-08 14: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李福玲
课题 第五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了解重力教材分析: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数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余力相关的词语,前几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学习了里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以及力的测量,本节学习来自地球的力——重力,对于重力学生并不陌生学生能说出物体受到重力,但对于用力的三要素来描述重力,学生原来不曾这样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接受。结合重力的计算,信息窗的知识。学生会较好的达成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媒体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讲述重力并不神秘,从力学上看它与其他的力一样,同样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只是我们可以把重力的大小称为——物重,它的单位也是N,作用点称为——重心。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我这里有一堆棉花和一堆铁块,哪一堆物体重力更大呢?2.重力的大小这个内容在本章第二节的力的测量实验中已经探究过,现改为学生总结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出重力计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板书)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N/kg。下面请同学们计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例题1:王燕同学的质量为45 kg,请问她的体重是多少N?已知:m=45kg g=9.8N/kg 求:G=? 解:由 g= G/ m 得: G = m g = 45kg× 9.8N/kg =450N例题2:学了《来自地球的力》这节后,爱卖关子的小东跟奶奶说:“奶奶,我买了15N重的鸡蛋。”奶奶听了不知道他到底买了多少的鸡蛋,你能告诉奶奶小东买多少鸡蛋吗? (g取10N/ kg)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以及悬挂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重锤线的应用。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图片展示)重心在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个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演示找粉笔重心)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5.4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重力的大小(物重)—— G=mg 质量(m): 1kg = 1000g g = G/m = 9.8 N/kg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后随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