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简介》 李学强
一、制作思路:
本课件围绕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透镜的种类、基本概念、成像特点和成像作图等四个内容,本着贴近课堂、再现规律、服务教学、简洁明快的原则制作而成。它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色彩鲜明、图像清晰、交互性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内容简介:
1、第一部分介绍的是透镜的种类。首先根据“透镜的形状特征”把透镜分为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和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两种,然后通过对光线传播路径的感知,明确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第二部分介绍的是有关透镜的光心(透镜的中心)、主轴(通过两个球面中心的直线)、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和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等几个基本概念。单击透镜时,可以重复显示通过光心的光线和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的光线。
3、第三部分介绍的是透镜的成像特点。本介面重点介绍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当移动烛焰,使其在主光轴上的不同位置时,便可以观察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像特点,(1)当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2)当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当u<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而对凹透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只是简单介绍。
4、第四部分介绍的是透镜的成像作图法,分两个介面。第一个介面介绍的是凸透镜分别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两种情况,单击发光点时可以重放成像光路图。成像的光路图主要有三条特殊光线组成,(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红线),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黄线),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蓝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其中利用任意两条光线即可完成光路图。第二个介面介绍的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情况,同样单击蜡烛可以重放。注意的是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三、使用说明:
1、本课件启动之后,根据屏幕上的显示,即有四个动画按钮,单击鼠标便可进入相应的学习内容。
2、进入具体的学习内容后,屏幕下端将会出现三个按钮,单击便可完成相应的功能。
3、屏幕上所有光标能变成小手的位置都是热区,单击热区,就会重放相应的动画。
四、设计特点:
1、本课件在各部分之间实施交互方式的联接,实现各部分知识的自由进入和退出。
2、本课件直观、形象的图象方式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好记、生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3、本课件介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