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武牧羊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6 16:44:25

文档简介


《苏武牧羊》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nú( ) yǒu shàn( ) shǐchén( )
wū rǎn ( ) zhōngzhēnbùqū( ) yáng gāo( )
二、给带点的字勾选正确的读音。
单于(dān chán) 不屑(xiè xiāo) 磨难(nán nàn)
居然(jū jù) 娱 乐(yú yù) 侮辱(wū wǔ)
三、比一比,组词。
娇( ) 慌( ) 赚( )
骄( ) 谎( ) 歉( )
四、选词填空。
1、出现 浮现
(1)近年来,儿童文学园地里( )了许多优秀作品。
(2)一看见那所茅屋,往事又( )在眼前。
2、飘拂 飘荡 飘扬
(1)起风了,小船在水中( )。
(2)老水牛爷爷的下巴上( )着花白的胡须。
(3)五星红旗迎风( )。
五、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亲爱的老师,我们今后( )在什么工作岗位上,( )忘不了您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2、夏天里,森林( )闷( )热。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奴(xiōng) ()于(chán) ()罚(xíng)
()节(jīng) ()污(diàn) 地()(jiào)
()帽(zhān) 羊()(gāo) ()猎(shòu)
2、解释下列词语。
(1)匈奴

(2)单于

(3)旌节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100年,且鞮单于刚刚即位,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我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人之外,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1、文中苏武的身份是?


2、文中的旌节为何如此重要?


3、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对比,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4、文中体现了苏武怎样的个人品格?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匈奴 友善 时辰 污染 忠贞不屈 羊羔
chán xiè nàn jū yú wū
娇弱 骄傲 慌张 谎言 赚钱 道歉
四、1、出现 浮现 2、飘荡 飘拂 飘扬
五、1、无论 都 2、既 又
课后能力提升
一、1、匈奴(xiōng) 单于(chán) 刑罚(xíng)
旌节(jīng) 玷污(diàn) 地窖(jiào)
毡帽(zhān) 羊羔(gāo) 狩猎(shòu)
2、(1)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2)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单于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
(3)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军权。
二、1、使臣。
2、“旌节”是相当重要的,它还——代表国家。正因为这样苏武对待旌节的态度是——恭恭敬敬的。
3、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揣着脱光了毛的旌节。回归祖国,含着热泪,揣。
4、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困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苏武正是用他的坚贞不屈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也向我们诠释孟子的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讲的是在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于冰窟,他饮血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单于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放牧公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潮。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难困苦,坚持19年而终不屈服。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手法,理解创作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诵读,吟唱这首北方民间歌曲,将愤怒、激昂、崇敬之情展现出来,了解苏武形象,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歌词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这一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吟唱这首北方民间歌曲,将愤怒、激昂、崇敬之情展现出来,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知道奉命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冰窟逼降。苏武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始终不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苏武牧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捍卫祖国和民族的气节而勇于牺牲自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苏武牧羊为题材的一首民歌,这首歌产生于辛亥革命以后,相传是北京的高中教师蒋荫棠所作,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广为流传,是以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
二、初读感知
1、苏武简介
苏武,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创作背景
清末民初,国家内忧外患,执政者在外交上卑躬屈节,过人生感耻辱,当时盖平县盛行唱皮影戏。皮影戏的“大悲调”慷慨激昂,雄浑悲壮,与学校师生、重振国威的志向产生共。音乐教员田锡侯把谱子记下来,大家一起去请蒋荫棠填词。蒋荫棠刚刚为学生们讲完苏武牧羊的故事,看到这首曲子,理课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歌曲诞生了。当时起名为《北海臣节》,后改名为《苏武牧羊》。
三、生字学习
1、生字学习
毡(zhān) 稷(jì)
旄(máo) 笳(jiā)
帏(wéi) 匈(xiō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年中有五个月封冻,冰层有90厘米,冬季气温平均-38℃
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长谷物的土地之神。在古代农业社会,社稷指国家。汉社稷指汉朝,那时以朝廷作为国家的代表。
还:回来,回国。
笳:北方独有的一种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其音凄怆。
红妆:指女人,这里指苏武的妻子。
帏:做遮挡用的布,床有床帏。
大节:民族大节、气节。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细读感悟
第一部分内容解析: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苏武受到的磨难常人难以忍受。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体现出了北海牧羊的无尽苦难,苏武心中信念的坚定,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气节。
第二部分内容解析:
白发娘, 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人生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坚定的意志,对祖国的赤诚。
五、思考讨论
读下列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2)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3)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六、课后感悟
在这首诗歌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民族的尊严,其间历尽19年苦难,饱受饥寒交迫和孤独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民族气节而不辱使命,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拓展阅读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八、课后作业。
1、写读后感,说说苏武牧羊故事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学唱民歌《苏武牧羊》。
课件15张PPT。课文导入 同学们,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知道奉命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冰窟逼降。苏武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始终不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苏武牧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捍卫祖国和民族的气节而勇于牺牲自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苏武牧羊为题材的一首民歌,这首歌产生于辛亥革命以后,相传是北京的高中教师蒋荫棠所作,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广为流传,是以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苏武牧羊图 苏武,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武简介 清末民初,国家内忧外患,执政者在外交上卑躬屈节,过人生感耻辱,当时盖平县盛行唱皮影戏。皮影戏的“大悲调”慷慨激昂,雄浑悲壮,与学校师生、重振国威的志向产生共。音乐教员田锡侯把谱子记下来,大家一起去请蒋荫棠填词。蒋荫棠刚刚为学生们讲完苏武牧羊的故事,看到这首曲子,理课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歌曲诞生了。当时起名为《北海臣节》,后改名为《苏武牧羊》。创作背景毡(zhān) 稷(jì)
旄(máo) 笳(jiā)
帏(wéi) 匈(xiōng)生字学习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年中有五个月封冻,冰层有90厘米,冬季气温平均-38℃
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长谷物的土地之神。在古代农业社会,社稷指国家。汉社稷指汉朝,那时以朝廷作为国家的代表。
还:回来,回国。
笳:北方独有的一种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其音凄怆。
红妆:指女人,这里指苏武的妻子。
帏:做遮挡用的布,床有床帏。
大节:民族大节、气节。生字学习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第一部分内容解析: 苏武受到的磨难常人难以忍受。细读感悟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体现出了北海牧羊的无尽苦难,苏武心中信念的坚定,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气节。细读感悟第二部分内容解析:
白发娘, 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人生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细读感悟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坚定的意志,对祖国的赤诚。细读感悟读下列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2)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3)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思考讨论 在这首诗歌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民族的尊严,其间历尽19年苦难,饱受饥寒交迫和孤独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民族气节而不辱使命,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课后感悟竹 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拓展阅读 1、写读后感,说说苏武牧羊故事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学唱民歌《苏武牧羊》。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