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类训练十五 燃烧与灭火(原卷版)
一、【知识梳理】
1、燃烧
(1)定义:可燃物跟 发生的剧烈的 、 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 ;
②可燃物跟 充分接触;
③可燃物的 达到 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 ,是物质的 ,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 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
燃烧分类:① 燃烧:氧气充足;② 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
乙炔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现象 、放热 、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和 (或炭黑)、
方程式
(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 ;
氧气不充足 ;(CO中毒:与 结合,失去运氧能力)
2、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 ,(只要破坏 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 (如沙土覆盖);
② (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 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
(1)分类:① 爆炸:如气球吹爆、 、锅炉爆炸等;
② 爆炸: 、甲烷爆炸等。
化学爆炸的条件:① 或 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 燃烧;
③气体体积在 内急剧膨胀。
二、【典例分析】
1、【2017江苏省无锡市】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C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方法技巧】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过的知识。
2、【2017江苏省南京市】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018四川成都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空气中含有燃油蒸汽,遇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错误;
C.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换气扇,而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
D.灭火时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灭火、爆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4、【2016江苏省盐城市】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5、【2016湖南省永州市】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熟记燃烧条件,并且牢记“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三、【3年真题训练】
1、【2016山东省青岛市】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2、【2017江苏省常州市】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3、【2018江苏南京市】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16山东省聊城市】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5、【2017广西贺州市】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6、【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2017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8、【2018湖南邵阳市】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 CO2 B. N2 C. O2 D. CO
9、【2018山东德州市】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10、【2016重庆市B卷】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2018重庆市A卷】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记,在运输时应张贴该标记的是( )
A. 食盐 B. 鞭炮 C. 烧碱 D. 酒精
12、【2018四川自贡市】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13、【2018浙江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14、【2018江苏南京市】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15、【2017江苏省南通市】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6、【2017广西来宾市】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17、【2017山东日照】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8、【2018天津市】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19、【2018四川绵阳市】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溢的Mg0,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0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20、【2017广东广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21、【2018湖北省宜昌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22、【2017江苏省徐州市】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23、【2018山东青岛市】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4、【2016山东省滨州市】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25、【2018江西省】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______
26、【2018山东临沂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27、【2018福建省】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类训练十五 燃烧与灭火(解析版)
一、【知识梳理】
1、燃烧
(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
乙炔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 2C2H2+5O2 2H2O+4CO2 2C2H2+3O2 2H2O+4CO
(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CO2 ;
氧气不充足2C+O2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
2、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
(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
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
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二、【典例分析】
1、【2017江苏省无锡市】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C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方法技巧】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过的知识。
2、【2017江苏省南京市】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018四川成都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空气中含有燃油蒸汽,遇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错误;
C.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换气扇,而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
D.灭火时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灭火、爆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4、【2016江苏省盐城市】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5、【2016湖南省永州市】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熟记燃烧条件,并且牢记“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三、【3年真题训练】
1、【2016山东省青岛市】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D
【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17江苏省常州市】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答案】D
【解析】A、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
B、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
D、铁片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18江苏南京市】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4、【2016山东省聊城市】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5、【2017广西贺州市】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答案】A
【解析】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激烈,所以“火要空心”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的更旺。
故选A。
6、【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
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
故选D。
7、【2017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8、【2018湖南邵阳市】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9、【2018山东德州市】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答案】A
【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选A。
10、【2016重庆市B卷】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正确;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正确;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错误;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故选C。
11、【2018重庆市A卷】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记,在运输时应张贴该标记的是( )
A. 食盐 B. 鞭炮 C. 烧碱 D. 酒精
【答案】C
【解析】食盐没有腐蚀性;鞭炮在运输易发生爆炸;烧碱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酒精在运输易发生火灾。故选C。
12、【2018四川自贡市】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解析】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逃生,应选择楼梯逃生。故选D。
13、【2018浙江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答案】D
【解析】①中硫不燃烧,②加热燃烧,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A 不符合题意;
在只有氧气的情况下硫仍能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B 不符合题意;
③中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一定是因为硫燃烧产物为酸性,可能是该产物与水反应后的物质呈酸性, 可知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18江苏南京市】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15、【2017江苏省南通市】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D
【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6、【2017广西来宾市】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故选C。
17、【2017山东日照】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正确;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A。
18、【2018天津市】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答案】C
【解析】腐蚀物标志;剧毒物标志;易燃液体标志;自燃物标志;汽油、柴油属于易燃物质。故选C。
19、【2018四川绵阳市】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溢的Mg0,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0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如果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则可以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Mg(OH)2分解产生耐高温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镁分解会说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都能够起到灭火的作用,即有阻燃的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17广东广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都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1、【2018湖北省宜昌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A、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浓烟往上飘,故逃生时弯腰前行,正确;
B、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会产生一氧化碳,错误;
C、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错误;
D、森林游玩时不能乱扔烟头,否则可能造成火灾,错误;
故选A。
22、【2017江苏省徐州市】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不合理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合理;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合理;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是隔绝氧气灭火,合理。
故选A。
23、【2018山东青岛市】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
24、【2016山东省滨州市】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答案】(1)4P+5O2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填A。
25、【2018江西省】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灯帽盖灭
【解析】A、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错误;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错误;C、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正确。故选C。
D、熄灭酒精灯时,利用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可以盖上灯帽。
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6、【2018山东临沂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27、【2018福建省】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答案】(1).①可燃性;②严禁烟火(合理即可);(2).①蟹肉;②化学变化;③×100%
【解析】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可燃性;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严禁烟火等;
①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蟹肉中富含蛋白质;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有新物质砒霜生成,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