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侯银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侯银匠和侯菊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不管是哪个行当,有绝活的人就会受到对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手艺人——侯银匠。他是一个普通银匠,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站住脚,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
小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邮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交织生活,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掸土(dǎn) 铁砧(zhēn) 毽子(jiàn) 寒chen(碜) 羡慕(xiàn mù)
银镯(zhuó) 簪子(zān) 梳jì(髻) 坠脚 (zhuì) 噗噗一笑(pū)
钥匙(yào shi) 焖饭(mèn) 錾(zàn)
4.理解词义。
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抓子儿:小儿游戏之一。用手抛抓果核、石子或装有沙泥的小布包以比赛胜负。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银五半半:这里指侯银匠的银首饰。
寒碜:丢脸,不体面。
做脸:增添光荣。
錾:在金银上刻。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标题可以读出了哪些信息?
明确:标题“侯银匠”,表明小说的写作对象,从事职业,社会地位。
(2)小说开头的民谣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使用地方民谣,增强小说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民谣表现了人们对贤惠能干儿媳的盼望;民谣中的女儿和下文的侯菊形成对比,烘托出侯菊的贤惠能干。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叙述了怎样的生活故事?围绕故事叙述了哪些生活片段?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
明确:这篇小说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侯菊出嫁。围绕主要事件叙述了侯菊精明能干,侯银匠选定女婿人选,加工陪嫁首饰,侯菊改装花轿,送女上轿出嫁,侯菊出租花轿,侯菊持家有方成为当家媳妇,侯银匠消磨长夜的寂寞。按照时间顺序(侯菊出嫁前,出嫁时,出家后)来叙述生活故事。
2.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侯银匠和侯菊,请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确:侯银匠是一位生活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善良勤劳的,精明能干的,具有朴实深沉父爱的,普通百姓中的父亲的形象,一念的性格特点,在生活故事,变化中表现出丰富性,爱女儿,有感情依托但又因为女儿出嫁,失去感情依托,倍感孤独寂寞。
侯菊是一位生活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精明能干的,心灵手巧的,自尊自强的,有心计的普通百姓女儿的形象。
(二)细节品读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明确: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小说中写道:“街坊四邻都很羡慕侯银匠有这么个好女儿,有的女孩子躲懒贪玩,妈妈就会骂一句:‘你看人家侯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侧面描写,从街坊四邻羡慕侯银匠有这么个好女儿烘托了侯菊的能干懂事,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结
在侯菊的身上寄寓了作者对传统女性的人格理想:在传统道德观念的浸染下自然淳朴健康。在家里,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勤劳能干,精打细算。对命运不屈服,对人生态度积极。到婆家,通情达理,尊老爱幼,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宜其室家”。
板书设计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 侯菊
出嫁前:选女婿做陪嫁 要金首饰 改装花轿
出嫁时:含泪送女上轿 坐自制花轿嫁人
出嫁后:消磨长夜寂寞 成为当家媳妇
善良勤劳 精明能干 精明能干 心灵手巧
深沉父爱 孤独寂寞 自尊自强 富有心计
五、课外拓展
课文前面的民谣,是不是勾起你儿时的诸多记忆?你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民谣在传唱?它们承载着人们怎样的记忆和希望?请搜集当地的民谣,出一期板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细节,品味语言,深入地感受文本,调动自我情感体验与人生阅历提高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
2.探究主旨,品悟人生,了解和感受苦乐交织的凡俗人生,发现人物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收获人生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侯银匠和侯菊父女二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想要通过他们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来揭开谜底。
二、自主预习
1.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明确:要花轿早有打算,富有心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2.作者塑造侯银匠父女的形象,表达怎样的主旨?
明确:作者塑造侯银匠父女形象,表现中国劳动人民顽强的生命韧性和传统美德,同时借父女二人的人生与生活态度,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三、合作探究
(一)细节品读
1.菊子说:“爹作主!”,你怎么理解菊子的这个答复?
明确:菊子的回答,从表面上看,很简洁很干脆,体现了旧社会女子在婚嫁问题上听命于父母的孝顺。往更深处挖掘,这个答复其实蕴含着对父亲决定的满意和喜悦。她明明满意却故意不直说出来,这又表明菊子富有心机。
2.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如何理解甜和苦?)
明确: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女儿要金首饰,不为攀比,只为了尊严,并给当爹的争脸,这表明女儿既精明,又孝顺,侯银匠为此感到欣慰。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将来女儿就要嫁到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家庭里去,如何立身处事,都要靠女儿一个人去应对了。
3.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碗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从描写的角度欣赏)
明确:这里使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侯银匠对女儿深沉的思念以及难言的孤独和自我安慰的心理。
4.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既然文不对题,为什么侯银匠偏偏想起了这两句?
明确:侯银匠不太可能有多高的文学修养,这两句诗也不能很恰当表达内心的孤独凄怆,可是这两句诗的前两句却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看似“文不对题”,实则表达了侯银匠难以排遣的落寞忧伤。
(二)问题探究
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明确: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所以,小说表面上重点写侯菊,实质上是为了写银匠,以侯菊的人生态度,处事哲学折射银匠的个性品格,以次要人物写主要人物,体现出作家的艺术匠心,使小说更具深厚的思想内涵,更为耐读,以父女二人的人生与生活态度,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小结
小说叙述侯银匠嫁女儿前后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旧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人生状况,刻画出他们勤劳朴实、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真实表现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情美、人性美;也展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寄寓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理解和同情。
四、板书设计
侯 菊——正面描写
侯银匠——侧面描写
五、课外拓展
侯银匠父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他们身上那种自尊自强、勤劳善良的品质却散发着人性的光芒。仔细回想一下,你的身边,有没有侯银匠父女这样的人?他们是怎样面对生活的?仿照课文,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示例:我拿着鞋子走到街角的补鞋摊上。补鞋的是一个瘸子,四十多岁,头发很乱,系着工作服,工作服上有很多污渍,手指短粗而灵活。他接过鞋,看了一眼,从包里拿出一块皮子,剪成一个椭圆的补丁,衬在鞋里面,然后把鞋子放在缝纫台架上,飞快地缝起来。一会儿,他剪断线头,递给我,说:“好了。”我取出五块钱给他,说不要找了。但他坚持找给我两块钱。我拿着鞋往回走,回头看他时,他又低下头,忙着他的活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