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5 16: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YW·九年级上册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领会诗歌内涵。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及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北京·印象【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年生,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热爱生命》等。 本诗写于1968年。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食指写下这首诗歌。 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体会诗歌的情感。 朗 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朗读诗歌,画出诗歌的韵脚并说说其好处。韵脚:“京、鸣、情、棂、领” 使用这些词语,使诗歌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再读诗歌,说说标题的作用。 点明分别的时间——四点零八分。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另外,这个标题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节是对当时告别情景的真实记录;熟读诗歌,概括每节内容并划分层次。第二节写了火车开动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受、挥手送别的景象;第三节诗人化用《游子吟》,既写出了诗人失落和迷惘的心绪,又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第四节承接第三节,写诗人不由自主地探出车窗,与亲人告别,他从送行者的表情中明白了此刻的意义;第五节写出了自己“四点零八分”的强烈的感受:无比的失落。最后两节,诗人直接写自己对北京的依恋之情。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写告别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5节):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和离开时的失落感受。第三部分(第6、7节):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留恋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①外界的火车开动给诗人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的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②诗人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开始漂泊无着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2.我的心骤然……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 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他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内心无比痛苦。3.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 目的:既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更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4.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最后”有什么含义?)? 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惜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因为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 1968年12月20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转折的记号。这一瞬间诗人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迷惘的。因为此刻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随着火车的开动、汽笛的长鸣,他明白了四点零八分可能是他与北京、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他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有一种被北京抛弃的感觉,内心无比的动荡、惶恐,他从此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他对北京、对母亲依依不舍,但却无法抗拒离别,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和茫然,这也是一代知青当年共同的心理感受! “多情自古伤离别”,你一定也曾有过和亲人离别的体验。学习本诗,抓住分别时特定的情景,写一两节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爸爸,让我再检查一下你的旅行包吧,
我真想把里面的东西倒掉一些,
免得它们压您的脊背沉沉;
我又想再往里面塞点东西,
让您不惧怕北风吹雪前路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