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内部,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三 离子
1.离子的形成
阅读教材P55第二、三段,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以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为例,仿照钠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的原子结构变化,画出氯原子(质子数为17)的原子结构变化图。
分析上图可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钠原子和氯原子都变成了带电荷的原子,这种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①__________,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②______________,两种离子靠静电作用构成新的物质氯化钠。
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离子符号
(1)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后标明电量(1可以省略)和电性,
如右图, 镁离子表示为:Mg2+
(2)离子的读法
离子 Na+ S2- ③____________
读法 钠离子或带1个单位正电的钠离子 ④__________________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典例解析
例1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解析:粒子结构中,当质子数=电子数时,粒子不带电,为原子;当质子数 > 电子数时,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当质子数 < 电子数时,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由此可得A和C为原子,B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
答案:B
变式训练
1.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 B.m=n+x C.m=n-x D.m=x-n
3.如图表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形成的物质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
(2)该过程说明原子是通过______________电子形成离子的;
(3)金属钠是由 ________构成的物质,氯气(Cl2)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四 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教材P56第一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原因及其概念,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r(某原子)=⑤
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比较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 ㎏ 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写。
数值 很小,10-27数量级 ≥1
拓展讲解:因原子内部,电子的质量很小,是质子、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另外,质子、中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都约等于1,所以可以认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内部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典例解析
例2 在考古工作中通常要用到碳-14来推断文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加中子数为14
解析:原子内部,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碳-14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电子数为6。
答案:A
变式训练
4. 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是akg,某原子的质量是b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a B.12b/a C.12a/b D.b
5.某原子的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中子数是11,其核外电子数是( )
A.23 B.12 C.11 D.34
6.填写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氧 8 8
钠 11 23
课堂小结
一、离子
1.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概念 (2)离子的分类 (3)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认别
2.离子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二、相对原子质量
1.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个比值,在数值上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达标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钾 B.氯化钠 C.氧气 D.氦气
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
3.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g B.(1/12)g C.12 D.1.66×10-27kg
4.某元素M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1)若n=________,该粒子表示原子;
(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n=____,粒子符号为______;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n=____,粒子符号为______。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得电子可以形成阳离子
C. 原子失电子可以形成阴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 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粒子属于( )。
A. 原子 B. 阳离子 C. 阴离子 D. 分子
右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是金属离子
B. 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 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 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5. 某气体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相对原子质量为18,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种氧原子的中子数为8
B. 这种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
C. 这种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D. 这种氧原子构成的双原子氧分子中共有18个质子
6.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例如,水是由____________构成,铁是由_________构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属于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_______电子,形成带____________电荷的_____(填“阴”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下图表示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其核电荷数为_______。
10. 填写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氧 8 8
钠 11 23
11. 如图表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形成的物质化学符号为 __________;
(2)该过程说明原子是通过______________电子形成离子的,金(Au)是由 ________构成的物质。
B能力提高
12. 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硫原子的质量为( )。
A. 32m B. 2m C. m D. 不能确定
13. X2+核外有28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X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 9 B. 5 C. 2 D. 0
14. 早在以前,科学家就在大气层中发现了O3,后来科学家探索宇宙时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H3。请回答:
(1)1个H3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_____个质子,______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课堂导练
① 阳离子 ② 阴离子 ③ Fe3+ ④ 硫离子或带2个单位负电的硫离子 ⑤ Ar(某原子)=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质量的1/12)
变式训练
1.C 2. B 3.(1)氯化钠 (2)得失 (3)原子 分子 离子 4. B 5. B 6. 1 1 8 16 12 11
课堂小结
1. Ar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2. 质子数 中子数
课时达标
1.B 2. C 3. C 4. (1)10 (2)12 Mg2+ (3)9 F-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D 2. C 3. A 4. B 5. C 6. D
7. 分子、原子、离子 水分子 铁原子 钠离子 氯离子
8. 12 3 2 金属 失去 正 阳 Mg2+
9. S2- 16
10. 1 1 8 16 12 11
11. (1)NaCl(2)得失 金原子
B 能力提高
12. B 13. B
14. (1)3 3 3(2)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