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0张ppt)+测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0张ppt)+测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7-26 09:34:08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英国式解决争端的方法就是遇事点人头……如果两家都是英国人,就会坐下来谈判。”
—罗素《西方的智慧》1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11.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
2.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3.掌握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细化一、制度之孕育
二、制度之建立
三、制度之完善
四、制度之感悟英国的制度创新一、制度之孕育13世纪《大宪章》 13世纪,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阎照祥《英国史》
“国王在国家重要事务上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大宪章》1)斗争的双方:2)斗争的结果:限制王权, 保障贵族权利 1、《大宪章》—— 权利和自由的宣言2、“模范议会”—议会制的开端除僧侣贵族外,每郡选派代表2人,全国每个大城市选派代表2人参加议会,此后议会仿此例召开。 “模范议会”“模范”的特点在何处?选举代表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概念对照一、制度之孕育二、制度之确立1、国王与议会的妥协——光荣革命 “1688年一场特殊的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了。”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这场革命“特殊” 在哪?不流血的方式 妥协的方式
国王被请来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停止法律……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国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属违法。
----《权利法案》1、国王与议会的妥协——《权利法案》思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立法权、税收权、军事权二、制度之确立《权利法案》核心内容: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 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英国女王二、制度之确立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
A.成为虚位君主
B.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C.仍然掌握行政权力
D.仍然掌握司法权力二、制度之确立 《权利法案》后国王并非统而不治,只是部分权力受限,仍掌握行政大权,领导内阁。C国王立法权议会2、王权的退让——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行政权行政权内阁大臣首相二、制度之确立国王内阁行政权 材料一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首相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请内阁复职。 材料二 1782年秋,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3、权力制约——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二、制度之确立结合以上材料,阅读课本36页内容,思考:
(1)首相是如何产生的?
(2)首相与内阁的关系是什么?
(3)内阁与议会出现矛盾会产生什么后果?议会首相内阁国王二、制度之确立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对议会负责内阁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集体负责国王形式任命统而不治行政权监督内阁权力中心二、制度之确立请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基础:代议制;
(2)核心:责任内阁制;
(3)国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4)首相:多数党领袖,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最高行政首长;
(5)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3、权力制约二、制度的确立三、制度之完善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选举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选举权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人数不断增多; (3)年龄限制减少;
(4)女性获得选举权……扩大扩大制度之孕育制度之建立制度之完善国王让权议会主权民众享权《大宪章》《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民主法治四、制度之启迪
四、制度之感悟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最新宪法修正案部分内容如下:
九、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十、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四、制度之启迪
四、制度之感悟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四、制度之启迪四、制度之感悟习近平 谢 谢必修一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标领会: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分析: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和运行的基本原则。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本课相关知识,将艰涩难懂的政治制度名词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再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直至女子普选权的获得这一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民主法治的取得是漫长的渐进过程,公民素养的提高是民族强盛、社会进步的基石。
课标细化:
1.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
2.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3.掌握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难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思路设计】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关于英国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学生深入理解透彻比较困难。基于此及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以权力的斗争与转移为线索,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制度之孕育---国王让权”; 第二部分“制度之确立---议会主权”;第三部分“制度之完善---民众享权”;第四部分“制度之感悟”。每一版块由若干问题构成,学生合作参与,教师适时点拨,力争打造高质量的“生本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英国式解决争端的方法就是遇事点人头……如果两家都是英国人,就会坐下来谈判。”英国在制度建设方面是怎样坐下来谈判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设计小贴士”:由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导入,重点想突出坐下来谈判,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得益彰。
二、讲授新课
展示出课题及课标细化:
1.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
2.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3.掌握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课标。
教师:本课共有四个篇章:
一、制度之孕育
二、制度之确立
三、制度之完善
四、制度之感悟
教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随即出现第一部分的内容标题:制度之孕育
PPT展示《大宪章》图片及材料
“国王在国家重要事务上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大宪章》
教师: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大宪章》的颁布反映出哪两方势力在争权夺利?
学生:国王和贵族。
教师:斗争的结果?请一名学生回答:
学生: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障了贵族权利。
教师:国王被迫接受了这一约定,【板书“国王让权”】同时也开启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较量。
贵族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展示补充材料“模范议会”]
除僧侣贵族外,每郡选派代表2人,全国每个大城市选派代表2人参加议会,史称“模范议会”,此后议会仿此例召开。----阎照祥《英国史》
教师:本次议会“模范”在何处?
学生:选派代表参会。
教师:选派代表这种方式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叫做“代议制”
展示“代议制”的含义: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教师:
请一名同学读一下:
教师:英国的代议制是怎样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展示第二部分的内容标题:制度之确立
1.议会与国王的妥协——光荣革命
材料:“1688年一场特殊的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了。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教师:这场革命“特殊”在哪?
学生:“不流血的革命”、和平的方式、妥协的方式、国王被请来的……
教师:议会与国王妥协的成果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部法律。
[PPT展示]《权利法案》的内容: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停止法律, ……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国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属违法。
【思考】《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学生概括材料回答: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教师:国王的这些权力实际就转移到了哪个部门上?
学生:议会
教师: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应是?
学生: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
教师:《权利法案》使英国形成了怎样的政体?
学生:君主立宪制。
教师:从字面意思上看,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君主立宪制?
学生:有君主、立宪、宪法……
教师点拨并展示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又称立宪君主制,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教师:宪法赋予了国王什么权利,我们先来看一道习题。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C)
A.成为虚位君主
B.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C.仍然掌握行政权力
D.仍然掌握司法权力
★“设计小贴士”: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确《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并非统而不治,只是部分权力受限,仍掌握行政大权,领导内阁。让学生明确受限的是哪种权利。
立法权
国王 议会
教师:国王的行政权又是怎样丧失的?
2.王权的退让——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学生2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本36页“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一目前两段文字,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教师通过PPT以动态形式图展示国王退出、内阁掌握行政权的示意图。
3.权利的制约
【探究1】教师:责任内阁制又是如何运行的呢?先看两则材料;
结合以上材料,阅读课本36页内容,思考以下3个问题:
(1)首相如何产生?
(2)首相与内阁的关系?
(3)内阁与议会出现矛盾的后果?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回答:
(1)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
(2)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3)内阁下台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教师让学生解读:议会、首相、内阁三者间的关系,点拨出英国首创的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探究2】教师:根据以上关系及下面视频,我们能否试着画出责任内阁制的结构关系图?
学生在学案中完成并展示。

“设计小贴士”:英国的权利结构运行示意图是本课核心,上承责任内阁制,下联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构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
教师:图示很好的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找同学来试着总结一下。
学生:(1)基础:代议制
(2)核心:责任内阁制
(3)国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4)首相:多数党领袖,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最高行政首长。
(5)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随着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拥有选举资格的群体也在发生变化。
展示第三部分的内容标题:制度的完善
教师: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选举权资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议会改革
选举权的变化
1830年
不到10%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1867年改革
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
1918年改革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普选权
1969年改革
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拥有普选权
学生:(1)选举资格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人数不断增多; (3)年龄限制减少; (4)女性获得选举权……
扩大 扩大
贵族 工业资产阶级 公民
教师:重点点拨工业资产阶级这部分知识点。
教师:我们把这种民主范围的扩大称为:民众享权
★“设计小贴士”:锻炼学生自主提炼信息的能力,这是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由国王让权到议会主权再到民众享权,这反映了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王让权以《大宪章》得以认定,议会主权由《权利法案》得到确认,民众享权也由《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顺利开启,这代表了民主和法治是相伴而生;民主法治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它也超越了社会制度的限制,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法治建设也有很大的启迪。
展示材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最新宪法修正案部分内容如下:
九、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十、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教师:第九条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人们法治意识,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第十条: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教师:最后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作为本课总结。
学生齐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习近平
【设计感悟】
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2、学生体验、直观解读,将枯燥、难懂的历史术语简单化、生活化,更容易加深理解;
3、史论结合与“史鉴”功能,要在课堂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授课过程看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环节比较紧凑,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 在环节设置上,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出第一部分“制度之孕育---国王让权”; 第二部分“制度之确立---议会主权”;第三部分“制度之完善---民众享权”;第四部分“制度之感悟”四个部分,让整堂课更加连贯有序,知识处理更加顺畅。
在问题处理上,采用史料教学和情景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材料和补充的史料设置历史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了对学生政治文明素养的培养。从最后学生的讨论发言看,通过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体会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分享这一过程积累的宝贵财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时间掌握得有些紧张,尤其在讨论提升的环节,学生的思想刚刚迸发出个性的火花,便被授课者的课堂时间观念扼杀了,师生间没能充分展开思想交锋和碰撞。
【参考文献】
1.阎照祥 《英国史》
2.程汉大 《英国政治制度史》
3.罗素 《西方的智慧》
4.刘茹 英国政治发展模式妥协与保守主义(论文)
5.戴琴 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政治妥协(论文)
6.杜娜 英国贵族的发展历程(论文)
7.谭庆华 英国君主立宪制产生原因、特点及其文化渊源(论文)
必修一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评测练习
1.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 )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表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 B )
A. 权力受到某些限制 B. 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C. 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 D. 英王受议会控制
3.一位英国人曾说,“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说明 ( A )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4.近代历史上,英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1832年英国对议会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 A )
A.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选民的人数B.使议会成为英国最高权力机关C.使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利 D.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5.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革命前国王领导议会,革命后国王进入议会 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实际上没有发生变化
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大权,两者权力平等。 D、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议会权力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