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二氧化碳复习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物理性质及常见知识点
2.会分析二氧化碳相关的综合性问题
3.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资源意识。知识构建 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CO2 的循环CO2的性质CO2的制法CO2的用途CO2
考点一: 燃烧与灭火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及爆炸极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低于下限-不燃不爆
高于上限-只燃不爆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
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1.(株洲市)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BD中
考
链
接1.(黄冈市)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B中考链接:D2.(孝感市)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4+2O2===2H2O+CO2点燃B 考点二: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的种类包括____ 、 _____ 、____,它们都是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是__________资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这类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 和 ______ ,并放出热量。
2、石油的分馏是______ 变化,石油的裂化是______ 变化。
3、煤和汽油等燃料中除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____________ 元素,燃烧后会转化为________,既污染了环境,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煤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的____ 、 ____ 、 _____,都是______ 变化。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二氧化碳水物理化学硫、氮等SO2、NO2等气化、焦化、液化化学不可再生1.(孝感市)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4+2O2===2H2O+CO2点燃中考链接:2.【2017枣庄】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B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海水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1.【2017枣庄】通过创建卫生城活动,枣庄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A中考链接:2.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A1.药品: 2.原理: 3.发生装置: 4.收集方法: 6.验满方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向上排空气法把燃烧的木条平放在瓶口,若熄灭,则满7.检验方法: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若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5.步骤:固液不加热 查、装、收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四:二氧化碳的制法长颈漏斗CA干燥气体DCe考点五: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1)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能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H2O + CO2 ==H2CO3 Ca(OH)2 + CO2 == CaCO3↓ + H2O C + CO2 == 2CO 高温
1.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或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_____,(填化学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洗去这层白膜可用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 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中考链接生成的二氧化碳
中有氯化氢气体CNaHCO3+HCl=NaCl+H2O+CO2作对照ACB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
C.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碳酸很稳定,不易分解。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A中考链接:A考点六:二氧化碳的用途1、作保护气 (化学性质)
2、灭火(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3、气体肥料(化学性质)
4、化工原料(化学性质)
5、制冷剂、制造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物理性质) 综合计算
(湖北黄冈)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0.0克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克。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C:12 O:16 Ca:40)。 3.3克
75%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谢谢!二氧化碳专题复习
【课题分析】本节课的复习是学生在已有氧气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气体的制备、收集方法、性质及用途的又一次升华。其中二氧化碳是核心物质,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物质,故在教学中以二氧化碳为核心构建物质的知识网络图,并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用途。
2、构建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物质知识网络图。
3、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复习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
情感目标:渗透气体制备、性质的相关知识构建观、整合观。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用途知识梳理;知识网络的构建。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及化学、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综合应用。
【复习方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展示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中,司徒四人常见的场景图。学生很快反映出是二氧化碳固体—干冰今天,教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看图,明确复习内容
激发兴趣,直接引出课题。
【展示复习目标】
【复习知识形成网络】
1、考点一:燃烧与灭火
展示复习内容:
燃烧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及爆炸极限
1分钟掌握知识点
观看
回答
联系课本,从课本走进化学,激发学生兴趣。
从考点中让学生明确考试内容
2、中考链接
展示2017年出现本部分内容的中考题
学生认真审题
学生实战演练
过度:这些燃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哪些燃料完成的?过渡到化石燃料
思考,回答
归纳:常规化石能源
设疑,激发思考。
3、考点二:化石燃料
简介:化石燃料的种类,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强调:化学方程式书写细节。
1分钟掌握知识点
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复习化石燃料。
4、中考链接
完成2017中考题
过度:化石燃料燃烧后主要产物是什么?二氧化碳又是如何循环的的
练习巩固知识点和考点
练习巩固,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通过练习、知识归纳突破重点物质的复习;提升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5、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循环
过度:化石燃料燃烧转化为CO2
产生CO2的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消耗CO2的途径
减少CO2含量的方法
提倡低碳生活
1分钟掌握知识点
完成知识的梳理
复习相关内容,达到熟练
7、中考链接
展示中考题目
知道了CO2的产生和消耗,那我们怎样制备CO2呢?
认真审题,并独立完成
明确将要复习的内容
练习巩固。
明确内容
8、考点四:二氧化碳的制法
点拨:
CO2的工业制法
CO2的实验室制法相关知识点
小结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2分钟巩固知识点
回顾氧气的工业制法
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明确气体制备进行归纳、整合。
复习回顾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9、中考链接
练习巩固二氧化碳制法,并能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总结:解题方法。
过度:明确了CO2的制法,那CO2有哪些性质呢?
完成综合例题。
(学生通读一遍题目;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同时学生黑板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
明确复习内容
通过综合应用题强化重点知识;
引导学生审题,分析,
逐步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将要复习的内容
10、考点五:CO2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鉴于复习将CO2的性质补充完整,并构建网路
2分钟巩固知识点
识记掌握复习内容,并在课本中补充CO2与单质C的反应
明确知识网
熟记知识点
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识记和理解
熟记知识
11、中考链接
完成本部分题目
过度:性质决定用途,那CO2有哪些用途呢?
巩固练习
巩固知识点,训练提升
12、考点六:CO2的用途
展示用途
1分钟巩固知识点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用途,
回到本节课的开端,《西游记》的场景
学生总结用途,不足之处教师点拨
13、计算题
化学计算
5分钟练习巩固
学生练习巩固
部分同学板书
化学计算通常是化学考试的压轴题,给学生展示通常本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常出现的题型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结束语
1、对应复习目标。
2、学生交流:这节课你学到的复习方法?你在知识方面的收获、疑惑?
3、小组表现?
知识、方法的回顾、小结。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CO2的用途
CO2复习
化石燃料 CO2的性质
CO2的循环 CO2的制法
评测练习
1.【2017甘肃庆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
2.【2017四川广安】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2017山东威海】 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4.【2017江苏扬州】下列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5.【2017重庆】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灼热的CuO区别CO和CO2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C.用AgNO3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D.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验满
6.【2017浙江湖州】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7.【2017德州】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8、(四川自贡)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江苏苏州】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裎式:_______________。
(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略)制CO2:。连接好装置后, 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方法是:先_____(填字母,下同),后______若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导管内上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A.用手捂住试管 B.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3)实验室收集CO2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1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0、某科技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22.2g研碎的珍珠粉,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杂质不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 ==CaO + CO2↑)、冷却、称量,结果如下:(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7
15.8
13.4
13.4
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2)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