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3《诫子书》(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3《诫子书》(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6 10: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3、《诫子书》
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答案】(1)增长才干。(2)又怎么来得及。
【解析】认真回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不难理解这两个词句的意思。
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答案】(1)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2)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中要注意“远”的词类活用现象,即形容词用作名词,目标远大。第二句中要注意“慢”“险”的古今异义区别。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淡泊、立志、惜时。
【解析】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重点句子,不难总结出成才成学的三个主要条件,即淡泊、立志、惜时。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②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③,守④之以恭⑤者,荣⑥;土地广大,守之以俭⑦者,安;禄位尊盛⑧,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⑨,守之以愚⑩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①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②相:辅佐。③宽裕:宽大,宽容。④守:保持。⑤恭:肃敬,谦逊有礼。⑥荣:荣华显贵。⑦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⑧尊盛:位高势盛。⑨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⑩愚:愚拙,不巧伪。?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2)遂成枯落( )
(3)吾闻,德行宽裕( )
(4)子无以鲁国骄士( )
【答案】(1)修养。(2)于是,就。(3)听说。(4)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治”在这里是修养的意思。“遂”在这里是于是的意思。“闻”是听说。“以”是因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答案】(1)不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为课内语句,难度不大。第二句需要学生结合平时所学进行理解和翻译。重点要注意“谦”“慎”的意思。
3.诸葛亮的立德原则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诫子书》中主要讲了淡泊、立志、惜时三个方面的告诫。其中与立德有关的句子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4.这两篇短文都是父亲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各不相同。其告诫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篇告诫的是要立德、修身、惜时。第二篇告诫的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解释下列加线字词的意思。
(1)诫子书( )
(2)非学无以广才(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 )
(4)遂成枯落 ( )
【答案】(1)告诫。(2)使……广博,增长。(3)修养。(4)于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案】(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D
【解析】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故D项错误。
4.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
5.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示例):志向,好学,惜时。
【解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