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
课 题
3.1用字母表示数
课时安排
共(1 )课时
课程标准
26页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
(2)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
(1)加法交换律 ; (2)乘法交换律 ;
(3)加法结合律 ; (4)乘法结合律 ;
(5)乘法分配律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完成下列问题,并汇报展示。
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按图中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 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 根火柴棒.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4)如果用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5)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11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______ 根火柴棒。
课中作业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
(1)加法交换律 ; (2)乘法交换律 ;
(3)加法结合律 ; (4)乘法结合律 ;
(5)乘法分配律 ;
2、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它的周长为 ;面积为 ;
3、圆的半径为r,它的周长为 ; 面积为 ;
4、设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 ,是 。
环
节
二
课中作业
2、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它的周长为 ;面积为 ;
3、圆的半径为r,它的周长为 ; 面积为 ;
环
节
三
二、例题解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小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米/秒,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小明的3倍,则亮亮的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米/秒.
(2)一个梯形,上底为3cm,下底为5cm,高为h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cm2.
金鱼的条数
1
2
3
4
……
20
……
n
所用火柴棒的根数
……
……
课中作业
搭一条、两条、三条、四条金鱼各用几根火柴棒?
金鱼的条数
1
2
3
4
……
20
……
n
所用火柴棒的根数
……
……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表达数字规律和公式.
代数式
课 题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6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判断,并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 初步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正确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教学重点
能根据要求正确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教学难点
代数式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1、填空:
(1)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体积为 :(2)a与b的和的平方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3)x的4倍与3的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4)汽车上有a名乘客,中途下去b名,又上来c名,现在车有_________名乘客。
(5)圆的半径用 r表示,它的周长是____,面积是_____。
(6)一辆汽车t小时行驶了s千米,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_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代数式概念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总结出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课中作业
1)某动物园的门票价格是 :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 x 人、学生 y 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 (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他们应付多少门票费? (3)代数式10x+5y 还可以表示什么?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1、代数式是用( )把( )、表示( )连接起的式子。
2、(1)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字母a、数字2、0等也是代数式)
(2)式子不含“=”、“>”、“<”、“≤”、“≥”
整式
课 题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页
学习目标
1、整式的有关概念,会识别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2、能说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的系数和次数,以及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教学重点
整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的系数和次数,以及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1、 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 ,单项式的次数是 。
2、 是多项式, 是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是 ,多项式的次数 .
3、 是整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课中作业
判断:(1)x是单项式.( );
(2)6是单项式.( )
(3)m是系数是0,次数也是0.( )
(4)单项式πxy的系数是,次数是3.( )
环
节
二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单项式,如果是指出它们的系数与次数.
-13a , πxy2 ,- ,23a2b ,a+b , x, -
课中作业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1)x+1; (2) ;(3)πr2; (4) -a2b
2.多项式-x3-xy+y3-3是___次___项式,二次项系数为_____,常数项是____,三次项系数的和_____。
3、对于整式3x-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二项式 B.是二次式 C.是多项式 D.是一次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代数式一定是单项式 B.单项式一定是代数式
C.单项式x的次数是0 D.单项式-23x2y的次数是6
5、已知(a-1)x2ya+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试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2+2a+1 (2) (a+1)2
课后作业设计:
1.习题3.1
2、同步学案
3、错题整理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透彻
3.4整式的加减
课 题
3.4整式的加减(1)
课时安排
共(3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能说出同类项的定义,能识别同类项
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难点
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同类项概念: ,常数项都是 。 同类项满足两个条件(两同):① ,? ②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1、代数式-4a与3都含字母 ,并且 都是一次, 都是二次,因此与3是
2、下列各组中,两个代数式是同类项的是( )
A.与 B.18ab与abc C.与 D.与
课中作业
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 (2) (3);
(C)5.(1) 如果是同类项,那么 .
(2) 如果是同类项,那么 . .
环
节
二
课中作业
若与是同类项,则n与m的值分别是( )
A、n=2,m=4 B、n=3, m=-2 C、n=4, m=2 D、n=4,m=3
环
节
三
课中作业
如果—4x a y a+1与mx5yb—1的和是3x 5 y n,求(m—n)(2a—b)的值.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同类项的识别,系数的加减
3.4整式的加减
课 题
3.4整式的加减(2)
课时安排
共(2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合并同类项:
(1) (2) (3)+
(4)-+ (5)2y+6y+2xy-5 (6)3b-3a3+1+a3-2b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三个代数式相等吗?
4+3(x-1)=
4x-(x-1)=
3x+1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判断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并说明理由.
(1)a+(b-c)=a+b-c; (2)a+(-b+c)=a+b+c; (3)a-(-b-c)=a+b-c;
(4)a-2(c-b+d)=a-2c-2b=2d; (5)4x-(4y-2x+z)=4x-4y+2x-z.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a+2b+(5a-b); (2)(5a-3b)-3(a2-2b);
(2x2-0.5+3x)-4(x-x2+0.5) (4)3(2mn-m)-3mn.
2.下面去括号错误的是( ).
A.a2-(a-b+c)=a2-a+b-c B.5+a-2(3a-5)=5+a-6a+5
C.3a-(3a2 - 2a)=3a-a2+a D.a3-[(a2-(-b))=a3-a2-b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3、整理错题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括号前面是-号是易错点
3.4整式的加减
课 题
3.4整式的加减(3)
课时安排
共(3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能利用整式的运算化简多项式并求值。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整式的运算化简多项式并求值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x+y)—(2x-3y) (2)
2.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做一做:(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2)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两个数相减。
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探索与表达规律
课 题
3.5探索与表达规律(1)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仔细观察下列各组数,按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1)1,2,3,4, ,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 .
(2) 2,4,6,8, ,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 .
(3),,, ,______,_______, 第n个数是_____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合作探究:
1.观察下面的日历,并解决以下几个的问题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课中作业2.试一试: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
环
节
二
.探索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
餐桌的摆法一:若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课中作业
. 如下列各图是用“ ”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 ”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 ”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 ”组成,,则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_______ 个“ ”组成.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
探索与表达规律
课 题
3.5探索与表达规律(2)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课程标准
27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按规律填空,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① 2,4,6,8, ,12,14,… ②2,4,8, ,32,64,…③1,3,7, ,3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例1、.如图①是棱长为a的小立方体,图②、图③是由这样的小立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
自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第n
层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记为s.解答下列问题:
(1)按照规律填表;
n
1
2
3
4
5
…
s
1
3
6
…
(2)写出当n=10时,s= .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桌子张数
1
2
3
…
n
可坐人数
环
节
三
例2 (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按照左下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
1
2
3
…
n
可坐人数
课中作业1张餐桌可坐6人,按上右图方式将餐桌拼在一起.
(1)2张餐桌拼在一起可坐__ 人,3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__ 人;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__ 人。
(2)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餐桌,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_ _ 人;
(3)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餐桌,按照上图方式每8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5张大桌子,共可坐_ _ 人.
课后作业设计:
习题3.1
同步学案
(修改人: )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板书设计:
标题
目标
知识点
课件
演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