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第02讲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③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或词)?请说出理由。
2.诗中塑造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物形象?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①六言(其五)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3.一、二两句诗中的“孤烟”“独树”,表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4.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5.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6.本诗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扣住什么来写春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神”在何处?
五、赏析诗词,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诗。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古诗阅读。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0.“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示例:我最欣赏诗中的“幽”字。既写出了竹林的幽深寂静,又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雅致,凸显了诗人恬淡高洁的心境。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开放性试题,任意选择诗中你最欣赏的字或词结合具体诗句内容来赏析即可。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即“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2.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景象。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等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等的描写中。可以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也可以分析诗眼,透视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还可以借助典故,探寻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3.表现了景物苍凉孤寂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抓住关键词语“孤烟”“独树”理解景物形象的特点。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高树。“孤烟”“独树”体现出苍凉孤寂的景物特点。
4.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了解全诗内容,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后两句“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的意思是: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安于清贫。可见作者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话。
5.“压”将清梦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与“满船”相照应,极言清梦之多之重。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压”字在句中的含义,要结合句意点明其手法和表达效果。清梦没有形状重量,但作者却用“压”字来表现,将无形的清梦化为有形,既照应“满船”,又表现了梦之多、梦之重。十分形象生动。
6.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7.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联系前句“蜂蝶纷纷过墙去”来理解,仿佛是蜂蝶带走了春色,藏入邻家,以此理解诗人的惜春之情。
8.该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般清新静谧的景象,美妙逼真。
【解析】本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感觉得到,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比喻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某种特点。
9.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新美景的赞美及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可通过所写景物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歌写出了夏日漫步池塘的悠闲之感。
10.起到了以动衬静的作用,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其中“鸣”“吠”两词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11.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最后一句“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这是运用了世外桃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之情。
[来源:Zxxk.Com]
【2018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牛群头①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18年中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3.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4.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5.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
【参考译文】乔木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
3.B
【解析】B项,“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欣赏不正确。“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作者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4.“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5.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
1.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诗句表面上写景,而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情感。
2.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如:
月黑见渔灯,弧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静一动,相辅相成。
3.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景的描写,渲染反衬静景,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鸟等都是动景,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