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光的色散

文档属性

名称 4.4光的色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2-10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4第一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教学用具】三棱镜、挡光板、白色光屏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在光的传播规律学习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即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教材安排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方法手段】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情境,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通过联系前一节光的折射内容并模仿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让亲身经历探究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观察、质疑、实验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学法上采取:观察法、实验探究、归纳法。以丰富的实验用具及设备作为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和拓宽了知识的广度,而且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对比: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这一现象说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追问: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一、光的色散现象
①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
思考:我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
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板书】
一、光的色散
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所混合的光称为“复色光”如太阳光
3、光的色散:复色光 ( http: / / baike. / view / 766696.htm" \t "_blank )分解为单色光 ( http: / / baike. / view / 766685.htm" \t "_blank )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 http: / / baike. / view / 47254.htm" \t "_blank )
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色散现象后,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能看见其它颜色的物体,说明有色光是进入我们的眼睛,进入我们眼睛的色光是不是只有七种?那么这些颜色又是怎么产生的?
3、物体的颜色
提问: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当光照到物体上时,物体对光有哪几种作用?
(1)实验演示:透明物体的颜色
强调透明塑料片的颜色,观察透明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① 将红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红光)
② 将绿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绿光)
③将蓝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蓝光)
④无色透明玻璃片放在白光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七种颜色)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如果一个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学生思考反馈:
塑料片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演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思考:红花,绿叶在太阳光之所以呈现红色、绿色是因为什么原因?
大家观察医院的医生动手术的时候用的是什么灯光,为什么用这种颜色的灯光?
提出问题: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取几块不同颜色的小布块,如红的、蓝的、绿的等等.从每种色布上裁下一小条,剩下的一块大小要能包住手电筒的玻璃.以小条做实验观察物,将手电筒换上新电池,在黑暗的屋子里做这个实验.将红布条放在一张白纸的中间,分别用各种色布包住电筒玻璃,然后打开手电,在手电光下观察红布的颜色.会看到只有在红光下,红布是红的;其余的光下它是黑的;白纸则随不同的色光变成与光相同的颜色.换用蓝布条、绿布条,仍是同一个规律.
分析与论证:这表明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本身颜色一致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黑色是因为它能吸收各种色光.实际上,这正是我们在白光下能分辨物体颜色的原因,因为白光里含有各种颜色的光.它照到不透明物体上,物体做出了有选择的反射.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如果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就显示白色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就显示黑色。
4、色光的三基色
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中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
5、颜料的三原色
提问:大家在画水彩画时,是怎么得到水彩盒里没有的色彩的?
介绍:色光三原色
【板书设计】
§4.1第一节 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所混合的光称为“复色光”如太阳光
3、光的色散:复色光 ( http: / / baike. / view / 766696.htm" \t "_blank )分解为单色光 ( http: / / baike. / view / 766685.htm" \t "_blank )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 http: / / baike. / view / 47254.htm" \t "_blank )
二、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三、光的三基色
四、光的三原色
五、小结
六、作业:万向思维:第四节光的色散
作业本:5、6、10、11、12、13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